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叶堂林:提升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落地转化的效率和比重(2)

二、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的现状

(一)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如何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

1.拥有众多高精尖创新人才和机构载体,创新资源优质且整合程度高

北京拥有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拥有近1/2的全国最好学科,1/2的“两院”院士、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超过50%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大量独角兽企业汇聚北京。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优势明显,创新成果丰硕且技术含量高

2021年,北京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53%,且创新活动优势集中于技术创新链条前端,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环节。2021年,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5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4.2件,位居全国第一。北京每年荣获奖励和成果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

(二)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的总体情况

1.京津冀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对于提高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举不仅有助于北京率先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更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五大科技群中独占两席,其中北京位列第三,彰显了其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北京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过2100亿元,显示出京津冀在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北京对国内和国际的辐射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北京市输出的技术合同数量达到95062项,合同总金额高达7947.53亿元。

然而,尽管京津冀地区在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津冀地区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面临挑战。目前,北京的科技成果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流向津冀的成交额占比不足流向外部地区的10%,显示出“就近转化”效果并不显著,未来在这一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其在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专利申请、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从区域布局来看,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的科研院所数量最多,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也拥有相当数量的分支机构,而天津和河北地区的分支机构相对较少。

此外,北京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部分科技成果的转化公司选择在外地注册,并由外地企业控股,这反映出异地科研机构在连接学校学术创新链和产业界产业链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京津冀地区在协同创新方面的不足。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北京的研发实力能够与国际重要科创中心相媲美。然而,由于津冀两地在产业基础、科技人才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北京的创新链并不完全匹配和融合,导致北京的部分科技成果流向了其他区域。因此,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是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

2.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接的“关口”

第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是当前破解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难的关键所在。创新核心城市与腹地间有效互动可有效提升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进而赋能产业协同发展。

第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同时产业发展需求又对科技创新具有牵引作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会反过来引导科技创新的方向。

(三)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现状

1.区域产业链条完整度显著提升

第一,京津冀大多数城市的产业链完整度显著提升。从京津冀产业链中节点数(即RCA值≥1的行业)看,除石家庄和保定比较优势行业(节点)数显著下降,其他城市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廊坊、衡水和邢台增长最为明显。

第二,天津、唐山、保定和沧州依托科技成果建立起较为显著的制造业比较优势。

第三,沧州、保定和邢台是京津冀制造业产业链核心节点最多的区域。

2.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产业协同进程加速

第一,非首都功能疏解为三地产业“链式”发展奠定基础。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了优化配置,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

第二,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抓手,促进更多企业参与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涌现出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国船舶涿州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创新产业园区及开发区,跨区域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等一批市场主体。

3.创新网络逐渐形成,北京对津冀的技术辐射明显增强

第一,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创新中心,天津、石家庄为创新次中心的京津冀创新网络。

第二,北京对津冀的技术辐射显著增强,技术交易空间分布有所优化。北京与津冀的创新链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对河北其他地级市的辐射力度整体上有所增加。

(四)三个主要城市群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对比分析

第一,京津冀城市群在产业部门和创新部门复杂网络中与其他城市关联程度较低,城市间产业部门与创新部门节点度值差距较大。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部门复杂网络节点度值较低,且城市间发展差距较大;创新部门复杂网络节点度值较低,且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城市群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效融合。

第二,京津冀城市群产业部门与创新部门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天津为节点的发展格局,整体结构发展不均衡。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大部分城市处于边缘城市状态,缺少能够承担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责任的节点城市。

第三,京津冀城市群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五)城市群创新核心城市与腹地间有效互动情况

1.基于总量-结构视角的核心城市识别

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为次中心的创新空间格局。从京津冀城市群专利数据特征看,北京一直排在首位,且北京的中心地位有所强化;津冀的创新增速较快,但是在总量上并不具有显著优势。

长三角城市群正在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多中心创新空间分布格局。从长三角城市群专利数据特征看,上海一直排在首位,长三角正在形成“一超多强”创新空间分布格局。

珠三角正在形成以深圳为中心、广州为次中心的创新空间分布格局。珠三角地区创新分布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格局,其中,深圳、广州无论在总量还是结构上都具有较为明显的绝对优势,是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核心城市。

2.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核心城市与腹地间有效互动情况

核心与腹地城市间的差距整体呈现缩小态势,创新关联越来越密切,但在创新扩散环节,京津与其他城市的差距在逐渐扩大。

从研发环节的互动看,京津冀核心城市与腹地城市间地位差距有所缓解,其增速均不及腹地城市,腹地城市中的廊坊、石家庄、保定等地在研发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廊坊,已经成为京津冀研发网络中新的枢纽城市。

从扩散环节的互动看,北京与天津依然占据核心位置,虽然对创新中介组织和活动的吸引力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但是核心城市与腹地城市间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网络结构完善不明显。

3.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核心城市与腹地间有效互动情况

核心与腹地城市间的差距整体呈现明显的缩小态势,核心对腹地的影响显著提升,部分腹地城市的地位显著提升。

从研发环节的互动看,研发网络差距相对缩小,核心城市仍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但芜湖、马鞍山等腹地城市的影响力不断攀升,正在加速成长为研发网络中的枢纽城市。

从扩散环节的互动看,上海、杭州、南京在长三角创新中介网络中依然占据核心位置,且上海对创新中介活动的吸引力有所增强,腹地城市中的宁波、绍兴等地在创新中介网络中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对创新中介活动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其中,金华、常州正在加速成长为创新中介网络的关键节点城市。

4.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核心城市与腹地间有效互动情况

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在研发与中介网络中的差距相对缩小,对腹地城市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东莞未来有望发展为珠三角地区新兴创新核心城市。

从研发环节的互动看,广州对研发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深圳在研发网络中并不突出,腹地城市中的珠海、东莞、佛山在研发网络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从扩散环节的互动看,深圳、广州在珠三角创新中介网络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控制力,腹地城市中的东莞正在加速成长为新的创新中介核心城市,核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在创新中介网络中的相对地位差距有所缓解。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