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这一时期开始,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就是说,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就此明晰起来了,也开始真正走上了减量化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十次视察北京、十八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北京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北京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目标。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讲话对北京的整体规划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2014年2月26日视察北京工作时的讲话,对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作出了明确指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提供了基础;二是2017年2月24日视察北京工作时的讲话,提出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要命题,并提出要“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提供了基础。
《规划》对北京“四个中心”的定位作出了明确阐释。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中心,《规划》第九条指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坚持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推进更具活力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由此可见,《规划》为北京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南,特别是明确了关于减量化发展方面的路线、目标。在路线方面,我们要走高精尖发展的路线,即在减量发展中保证产业发展。在目标方面,减量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人口减量,如城六区人口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二是建设用地减量(包括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部分水利设施用地),如到2020年控制在3720平方公里以内,到2035年控制在3670平方公里左右;三是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如重点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整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四是产业用地减量,如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到2020年下降到25%以内,到2035年下降到20%以内。在四个方面的减量以外,《规划》还提出了一个方面的增量,那就是居住用地。其目标是,到2020年城乡居住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由现状36%提高到37%以上,到2035年提高到39%—40%。到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现状1:1.3调整为1:1.5以上,到2035年调整为1:2以上。
减量发展目标是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减量发展基础上,我们更要关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因为北京在这一方面是具有非常突出的比较优势的,即科技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使命担当,义不容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