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办出有特色的思政课 记者:杨华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有助于引导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追梦中国的澎湃春潮。
坚定“大思政课”思想引领,点亮新时代青年的梦想之光。“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引导功能,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办好“大思政课”,必须坚守阵地,不断创新,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让青年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众多高校通过“思政+专业”的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国家的发展大局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从而自觉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中去,将个人价值追求与祖国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正如春日里播种的希望,只有根植于肥沃的土壤,才能茁壮成长。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便是为青年梦想之花提供这样的沃土,让其在时代的阳光下绚丽绽放。
汲取“大思政课”丰富养分,培育新时代青年的才华之林。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有梦想,更要有实现梦想的才华和能力。思政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文化精髓和时代精神,为青年提供了成长所需的多元养分。办好思政课,就是要让青年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栋梁。近年来,各地纷纷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如“行走的思政课”,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进行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国家的发展变化,感受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青年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既有理想情怀,又有过硬本领的新时代人才,实现“协同育人”。
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激发新时代青年的有为之力。当代青年是平视世界、奋勇争先的一代,强烈的表达意愿和敏锐的时尚嗅觉使其偏好感性化的说理形式。换言之,思政课要真正走进新时代青年的心田,就必须增强其感染力、吸引力。这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活的事例、贴近生活的语言,让思政课变得有趣、有味、有料。同时,还要注重情感共鸣,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例如,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时代楷模的感人故事,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判断,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探索思政元素嵌入的有效路径,下好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一盘棋”,思政教育就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挑重担,奋勇前行。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办好“大思政课”,为青年提供思想的引领、知识的滋养和精神的激励,让他们在选择上不犹豫、在干事上不徘徊、在奋斗中不止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