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中国贡献(3)

第二,中国在三重名录体系中皆有成功实践。中国列入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遗产项目数量处于世界前列,“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选入优秀实践名册,“藏医药浴法”被委员会认定为“申报范例”。中国以更为丰富多样的申报实践在遗产领域、子领域乃至领域互涉等层面都体现了国家内部的文化多样性,也丰富了人类文化遗产“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知识图景和当代实践。

第三,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国申遗实践体现了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动方为促进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对话、确保非遗存续力而采取的响应性措施,同时也以中国新发展理念对接了教科文组织乃至联合国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自全球战略中长期关注的可持续发展议程。比如,“羌年”凸显了非遗保护在人类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增强灾后复原力和朝向“重建得更好”的援助进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凝聚力作用;“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也被广泛运用于儿童认知、启智训练,为世界展现了将传统知识应用于当今的生动例证;“二十四节气”昭示了有关时序、气象、物候、农业管理及健康实践的传统知识和民间智慧之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功能性互补作用;“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等遗产项目则印证了非遗保护对丰富人类当代绿色健康实践的重要作用。

第四,中国积极参与次区域、区域层面的国际合作。从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到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送王船”,都反映了中国在次区域和区域层面积极推进跨境共享遗产项目的联合保护实践。

中国申遗实践不仅体现出对《公约》宗旨及其名录体系原则的准确把握,而且通过遗产领域或子领域的具体实例从整体上提升了非遗的可见度。如今,非遗保护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行动领域,同时也为促进平行类遗产项目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间对话提供了有力支撑。因而,中国持续开展的申遗实践,有的放矢,不仅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见证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从而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化间对话、增进国际理解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展了积极进路。

(二)认真组织国家层面的履约实践,高质量完成定期报告

2010年12月底,中国政府首次提交国别报告,并全面覆盖了当时已列入代表作名录的23项遗产项目的现状报告,随后在委员会第6届常会上获得审议并通过,中国成为首轮提交国别报告的5个缔约国之一。委员会充分肯定中国的履约实绩和具体实践,指出中国详细说明了保护非遗的资金数额,并在不同范围内以不同方式进行国际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促进非遗保护的跨省合作方面,我们在大珠江三角洲文化合作会议上创建非遗工作组,汇集了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我国对少数民族文化日益关注,并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政府提交的第二轮履约大报告在第13届常会期间通过委员会审查。除了国家层面的整体履约情况外,该报告还全面反映了当时已列入代表作名录的30项遗产项目的保护现状,形成了更大的样本量,地理分布更广、包容性更强、保护成效和风险评估更突出,尤其是大都很好地对接了上一轮报告周期的数据和信息,同时对比履约报告表出现的四个重要变化及时采集信息和数据,纳入相关政策和立法,在性别参与、社区参与、非政府组织参与等层面侧重于成果和活动,对委员会决定和大会决议的新精神作出了积极回应。委员会在梳理缔约国为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认识而采取的措施方面,专门述及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尤其是针对青少年人群开展的活动。从整体上看,委员会对中国非遗保护的整体现状和实践方略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