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谢辉主持召开党组专题会,研究2025年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贺亚兰,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伟国,党组成员、副院长范文仲、鲁亚、肖峻峰、朱霞辉,局级干部季英勇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精神。
会议听取了国际交流中心(外事办)2024年主要完成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与会处室负责人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建议。院领导就2025年国际交流与合作整体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
贺亚兰要求,一要经费先行、量入为出。将全院可用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费按类别、按性质进行统一管理。二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着眼“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京港澳”学术交流等,结合北京市重点工作,立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现有资源、科研基础,持续深耕,形成拳头效应。三要理顺机制、强化组织。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信息资源库,打造“请进来”“走出去”工作机制;搭建具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特色的英文网站,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提升与国外专家学者的沟通频次与协作效率,同时不断推动院内科研人员与职能部门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四要拓展出访成果、定期宣传推广。自觉将出访结果形成智库简报,主动上报市外办、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谢辉要求,一是以战略思维统筹谋划。明确2025年及未来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目标规模与开展形式,持续营造浓厚的国际学术生态与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科研人员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二是定点合作、跨国(境)共享智慧。结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实际,筛选进行长期稳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联络点,定期开展高层次、高质量、高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三是盘活各方资源,推动科研产出。主动与各大高校、兄弟院所深化合作、互通有无、借鉴交流,锚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院目标,谱写高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