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年货节描绘春节消费新图景

线上年货节描绘春节消费新图景

 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于1月7日启动  记者:谢希瑶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向来是消费市场的旺季。1月7日至2月5日,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指导举办“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该活动作为商务部2025年线上领域的开篇重头戏,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场全国性网络消费促进盛会,在数字经济澎湃发展的浪潮中,宛如一股活力四溢的清泉,为传统春节消费注入了全新生机。

线上年货节是消费模式创新的生动体现。传统的年货购置现场总是由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显得拥挤嘈杂,而线上年货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便能轻松畅游全球年货的缤纷世界。电商平台巧妙借助人工智能与VR技术,匠心打造出“冬日环游记”“中国年味之旅”等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交融所孕育的无限潜力。借助VR技术,消费者仿若穿越时空,“云游”各地热闹非凡的年货市场,浓郁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沉醉。同时,人工智能凭借精准的算法,如同贴心导购,能迅速帮助消费者锁定心仪好物。这般创新之举,不仅将购物的舒适性、便捷性提升至全新高度,更使得消费过程趣味盎然、互动满满,曾经繁琐的年货采购任务,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一场充满惊喜与欢乐的奇妙体验之旅。

品质焕新是年货节蓬勃发展的核心引擎。如今,消费者对于年货的品质期许持续攀升,不再满足于过去单纯的“吃饱穿暖”,而是追求更高品质、更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各地推出的“全闽乐购”“豫货通天下”等专场活动,积极顺应了这一消费趋势。这些活动紧紧围绕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进阶的迫切渴望,精挑细选各种品质上乘的商品,品类丰富多样,涵盖食品、服饰、家居用品等诸多领域。商家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合作,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放心、满意的年货。同时,个性化定制服务也在年货节中大放异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独特的年货产品,如印有家庭照片的新年日历、个性化的新春饰品等。这种以品质焕新为导向的消费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成功构筑起消费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非遗元素的融入让年货节的文化底蕴愈发醇厚。陕西的“非遗民俗展演”、厦门的“幸福嘉莲 儿时年味”等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宛如一扇扇文化之窗,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尽情领略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将非遗与年货节巧妙融合,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突破性发展。在活动中,非遗传承人纷纷走进直播间,现场展示传统手工艺的精妙制作过程,让消费者得以亲身感受、深度体验非遗项目,洞悉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这一过程,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开辟了一片崭新天地。与此同时,非遗元素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年货的品类,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如精美绝伦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甜蜜诱人的糖画等手工艺品,因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瞬间成为年货采购清单中的热门之选,化作传递新春美好祝福的独特文化使者。

年货节成为促进国内外市场协同联动的重要桥梁。“丝路电商过大年”项目精心组织春节游中国、年货出海、丝路年货购活动,吸引国际游客来华过年;中国(广西)-东盟网上年货节借助跨境电商直播深度挖掘中国与东盟“丝路电商”合作潜力,拓展更高水平数字贸易发展新空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年货节搭建起一座高效便捷的国内外商品流通桥梁。一方面,它以无穷魅力吸引着国际游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中国春节的独特风情,为他们选购中国特色年货提供便利渠道,有力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旅游消费的繁荣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在电商平台海外版设置年货专区,中国品质卓越的年货得以跨越重洋,走向世界舞台,慰藉海外华人华侨的浓浓思乡之情,也让外国友人有机会品尝地道中国美食、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丰富多样的进口年货纷纷涌入国内市场,极大地拓宽了国内消费者的选择视野,满足了大众对多元文化与特色产品的热切渴望。国内外市场的双向良性互动,有力推动了贸易的蓬勃兴盛,强化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使中国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为春节消费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推动消费升级、传承文化瑰宝、促进国际交流的关键平台。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飞跃与消费需求的动态演变,线上年货节有望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陈出新,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优质、更丰富、更具魅力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必将在我国经济增长与文化繁荣的宏伟征程中,作出更为突出的贡献,描绘更加绚丽的图景。(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视频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