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鞠熙:从治水到治天下 大禹怎样改写了中华文明的剧本(3)

三、保佑一方的社神大禹

大禹在成功治理洪水、并平定九州之后,便成为了治理水土的象征,即大地的守护神。因此,他得以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君主,也被尊称为社神。何谓社神?“社”字左侧为“祀”,象征着神灵与祭祀活动;右侧为“土”,即与土地相关,所以社神就是土地之神。《史记》有“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的说法,便是“社稷”一词的由来。社代表土地,稷代表谷物,社稷合称便是国家之根基。大禹,作为社的化身,其地位不言而喻。西汉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也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典籍之一。书中记载,“禹劳天下,而死为社;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

正如我们反复提及,大禹治水的目的,在于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大禹不仅是九州的奠基者,亦是人类各聚居地的守护神。直至今日,在中国的众多村落与城镇中,仍可见对社神的祭拜,比如社庙在浙江、广西、江苏等地极为常见。在乡村地区,尤其是在村庄的入口或河流汇聚处,我们都能发现被称为社庙或社殿的小型庙宇。这些庙宇供奉的是守护当地土地的神灵,即本土的社神或土地神,这些称谓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广东或海南等地,有顶的社庙不太常见,更常见的是被称为社坛的露天小石坛。在北方乡村地区,村口通常建有一座五道庙,有时亦称作五圣庙,功能与南方的社庙或社殿颇为相似。泉州或台湾等地发挥社庙或五道庙功能的场所被称为境主宫,意指该神灵保佑着我们所在区域的安宁。可见,尽管社庙、社坛、五道庙或境主宫中被供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不拘一格,但都承载着保佑一方平安的功能。保一方平安乃是大禹治水的根本宗旨,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大禹被视为社神,而社庙亦成为守护地方安宁之所。

实际上,今日所见诸多社庙,尤以浙江地区为典型,庙内供奉的不论是平水大王还是社主公,实质上均指大禹。人们为何要建社庙祭祀大禹?我们可以从浙江松阳县一地的民俗中有所体悟。松阳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县域内众多古村落依旧保留着明清时期乃至更早的风貌。踏入该县,漫步于古村落和老街,古典中国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些村落保留着一个古老的习俗,那就是村中年满十八岁的年轻人便要开始轮流担任负责村中公共事务的“做头”角色,包括防洪、修路、规划建房等。尤为重要的是,他们要负责在传统节日中杀猪祭祀。每年的社庙祭祀活动,实际上是一次全村的聚餐和情感交流。祭祀结束后,全村每户人家都会平均分得猪肉。这一活动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比如根据《史记》记载,陈平年轻时就因在祭祀中公平分配肉食而受到村民的尊重和信任。有意义的是,自《史记》所记载的时代起,人们便通过分配肉类的事务来培养和考察年轻人。直至今日,在浙江乃至安徽、江苏等地,我们亦可见到相似的制度。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开始学习处理公共事务,首先从组织祭祀开始。祭祀活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聚餐、上香、许愿,实际上是对年轻人的一种锻炼,而长者则默默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只有当人们团结一致、领导者公正无私时,社区成员才能在领导者的引领下真正维护一方平安,实现平等、团结、友好与和谐。因此,祭祀大禹实质上是在强化人们的内部凝聚力,考察潜在的接班人。因此,即便是发生在遥远过去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代的中国人,继续凝聚着中华大地上的人心。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张一博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