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任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

(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任务。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当前,我国涉外法治工作水平与我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还不相匹配。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古人云:“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立法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遵循规律、发扬民主、加强协调、凝聚共识的能力。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人员必须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十一)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就要开始抓,教育引导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一个干部能力有高低,但在遵纪守法上必须过硬,这个不能有差别。一个人纵有天大的本事,如果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不守规矩,也不能当领导干部,这个关首先要把住。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之前,我们通常提的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准备这次讲话时,我反复考虑,觉得应该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领导干部要提高法律知识水平。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

领导干部要重视法治思维的实践运用,培养法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监审:赵冠霞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