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强国讲堂】蓝庆新:以制度型开放打破中国贸易强国建设困局(3)

三、当前贸易发展现状

(一)贸易规模

我国的贸易发展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地位坚实稳固,基础雄厚,不可撼动。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以人民币计为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显示出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恢复态势,特别是出口规模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7%,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59.4%,标志着我国贸易结构的显著升级,即过去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出口为主,现在则更多地转向机电制成品出口。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四成,彰显我国制造业的强劲竞争力。同时,2024年我国进口总值达到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了进出口的双向增长。服务贸易方面的增长势头更为迅猛。202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5238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出口增长18.2%,进口增长11.8%,呈现出服务贸易的显著特征。尽管出口增长较快,但总体来看,进口规模依然远超出口,服务贸易存在逆差。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表现出色,实现了4181.2亿元的顺差。

(二)贸易结构

从贸易结构看,虽然初级产品占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工业制品的出口份额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出口依然以基础制造产品为主,高端设备与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于进口,面临“卡脖子”问题。外资企业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使用外资占比逐年上升,显示出外资在中国高新技术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中国高新技术行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存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外部技术和市场的依赖。服务贸易仍然逆差,国际旅行、物流、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严重。

(三)贸易伙伴

我国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趋势。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位居第二。近年来,贸易伙伴的排名出现了重大调整。2013年以来,我国与东盟贸易年均增速8%,高出同期我国整体年均增速。2024年,双边贸易规模达6.99万亿元,增长9.0%,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连续5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也连续16年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50.3%。我们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比重实现了显著增长,这标志着我们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四)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一股新势力。我国网民规模突破10亿,是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跨境电商增长尤为迅猛。自2015年在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扩至165个。跨境电商最终推动了货物贸易、实体贸易的增长,体现了新时代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此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其特点与一般贸易相比,呈现为准入门槛更低、通关出口更快、税收政策更优、外汇管理更灵活。

海外仓建设和跨境电商有直接联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企业建设的海外仓已超过2500个,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可以预见,我国海外仓的发展趋势是:海外仓网络布局持续优化;“独立站+海外仓”模式前景良好;综合类海外仓需求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及“RCEP”区域海外仓逐步兴起。2023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运营管理要求》,该标准于2024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跨境电商海外仓领域第一个国家标准,规定了跨境电商海外仓服务提供者的基本要求,以及运营管理和管理保障要求,可有效规范海外仓的基本服务和配套服务,对促进跨境电商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优势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中国也到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阶段,在低端产品上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全球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市场转移。中国正从低端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迈进,已经从要素成本优势转向效率优势和制度优势。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监审:赵冠霞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