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薛熠: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QQ截图20250923115645

薛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高端论述

点此查看学习课件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保障。本文围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深入分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核心特征、实践路径和动力机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前瞻性思考和建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不是简单地速度换挡,而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的全方位变革。

从全球发展经验看,当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进入新时代,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

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历史性跨越。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历史,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无一不在经济高速增长后实现了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既遵循这一普遍规律,又立足国情,呈现出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深刻变革。

一、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逻辑与核心特征 

(一)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逻辑

第一,动力转换逻辑: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力等要素大规模投入获得增长动力。然而,伴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当前,我国要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历史跨越,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比如,深圳市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步,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产业升级。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转型逻辑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科技创新,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制度创新,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三是模式创新,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技术模仿引进转向自主创新引领。这种转型不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简单替代,而是通过创新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实现新旧动能的协同发力。

第二,结构优化逻辑:从结构失衡到均衡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结构性不均衡性,表现为: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逻辑强调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发展的再平衡。具体来讲有四点:一是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构建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四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等。这种结构优化不是静态调整,而是通过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长效机制,形成动态均衡的发展态势。

从我国实际出发,高质量发展需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区域差距问题。东西部地区发展绝对差距仍然较大,北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二是城乡差距问题。公共服务差距依然明显,基础设施、文化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城乡差距显著。三是结构失衡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对外依存度高,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高端医疗设备、优质消费品等仍需大量进口。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推进生产方式转型,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业协同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巨大成效,累计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79万亿元。

第三,制度变革逻辑:从政府干预到市场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宏观调控方面,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更加成熟,结构优化促进了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