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薛熠: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6)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是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能够公平竞争并优胜劣汰。

二是为做强做大产业链提供有利环境支撑。营商环境优化有共性通用的一面,也有具体特别的一面。不同产业需要的营商环境会有较大差别,同一产业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营商环境不同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地方政府要明确当前和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针对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出口导向型、贴近市场型等不同产业的诉求,“量身定制”打造各具特色的营商环境。突出本地营商环境的产业聚焦性和特色,为做强做大产业提供有利环境支撑。

三是打造协同营商环境来提升企业获得感。营商环境涉及方方面面,负责营商环境优化的政府部门也较多,这就需要加强沟通、协商和协调。

四是加速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营商环境优化的精准性和智能化,可以使企业大量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缩短了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减少了各类财务成本,让企业在第一时间享受各类政策红利。

第四,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主攻方向,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发力,多措并举推动制度型开放走深走实。

一是建立规则对接与标准互认。针对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分类制定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开放任务清单。加强规则联通,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积极对接。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围绕产权保护、环境标准、电子商务、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优化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和执法规则,更好平衡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利益的关系。推动国内环境法规与国际规则有效衔接,提升我国环境立法、执法水平。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

三是强化自主开放与双向联动。通过制度型开放促进商品、服务、资本、人员等要素双向流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五,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一是促进制度创新与监管。优化完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制造业领域全面取消外资限制措施,推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有序开放。规范负面清单内容与形式,统一备案标准,明确外资安全审查主体。建立信息报告与公示平台,实现投资信息透明化,提升监管效率。二是提升便利化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化外资企业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等环节,推行“一站式”服务。三是强化权益保障。落实国民待遇与公平竞争,确保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标准制定等方面享有与内资企业同等待遇。规范政府行为,防止行政干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四是促进机制深化。支持产业链协作与创新,鼓励外资企业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推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技术合作,促进本土产业升级。

第六,全面深化国际合作一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合作。通过建立全球产业链国际维稳机制,与周边国家完善人员往来“快捷通道”、物资流通“绿色通道”和粮食安全“生命通道”,保障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畅通。二是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合作。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三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网络。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通过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强化技术产品孵化与创新。四是拓展数字经济新模式与业态。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共享经济、智能制造)和新业态(远程办公、数字内容服务),通过跨境数据流动与技术共享,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五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合作优势。通过深化国际合作重塑竞争优势。利用国际资源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同时推动国内技术标准国际化,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

(三)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协同发力

第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一是大力提升传统消费。鼓励企业运用5G、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二是积极培育新型消费。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研发数字化产品(智能穿戴、智能家居)和绿色技术,通过政策补贴降低研发成本。打造发展无人零售、VR体验、智能客服等新型消费场景,提升便捷性和互动性。三是完善优化消费环境,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第二,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拓展有效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布局新赛道。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现代物流体系。支持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强化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解决资金与项目错配问题,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投资增长模式。加强政策保障与风险防控。

二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保障公平竞争,消除行业垄断和隐性壁垒,通过立法明确“公平基因”,强化对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律保障,确保民营经济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中享有平等权利。深化要素保障,建立常态化政企对接机制,打破信息不对称,确保民间投资项目在用地、能源供应和融资方面获得优先支持。

第三,推动供给侧创新引领一是引领需求创造。强化创新驱动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基础研究,重点突破颠覆性技术创新。二提升供给韧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确保产业供应链在技术层面具备自主可控能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针对“卡脖子”问题进行专项突破,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三是增强供需适配性。加大对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工艺现代化和产品高端化。通过技术迭代提升供给质量,引领消费趋势,发掘潜在需求。实施“两新”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升级,鼓励消费者置换升级,激活需求。推进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场景测试与商业化运营。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