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刘雪杰: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打造交通强国首都样板(2)

2.《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纲要。

(1)发展目标

《规划纲要》细化实化了“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2)主要任务

第一,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一是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主要景区等。因此,要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二是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3类。第一类是极,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第二类是组群,包括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第三类是组团,包括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首先,构建6条主轴,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其次,构建7条走廊,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的辐射作用,加强极与组群和组团之间联系,建设京哈、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沪昆、成渝昆、广昆等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交通走廊,优化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的主骨架结构。最后,构建8条通道,加强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建设绥满、京延、沿边、福银、二湛、川藏、湘桂、厦蓉等交通通道。

三是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四是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规划纲要》提出,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

第二,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主要包括,统筹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其中,关于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第二个方面,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第三个方面,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原则,做好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

二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就是推进基础设施、装备、标准、信息与管理的有机衔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就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就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统筹布局规划建设。

三是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个方面,推进重点区域交通运输统筹发展。比如,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第二个方面,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比如,加速东部地区优化升级,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提质增效。第三个方面,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强调的是构建便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加强城市交界地区道路和轨道顺畅连通,基本实现城市群内部2小时交通圈。第四个方面,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强调的是建设中心城区连接卫星城、新城的大容量、快速化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公交化运营,加强道路交通衔接,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第五个方面,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四是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强调的是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现代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这里重点强调,推进安全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提升治理能力。

二、北京打造交通强国首都样板的成效

(一)北京交通发展的供需变化

从交通需求侧的变化来看,2010-202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出行总量持续增长,常住人口出行率逐步下降。另外,各种交通方式的平均出行距离也在不断增加。这说明,北京的城市交通需求仍处于增长态势,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

从交通供给侧的变化来看,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如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基本趋于稳定,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当前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更加注重存量的优化。比如,随着2024年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北京正式形成了“八站两场”枢纽格局。

在交通技术方面,从“十二五”时期强调加快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到“十四五”时期强调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北京不断推进智慧交通系统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数据云脑、智慧交通应用场景”三大体系。具体来说,第一个方面,推进交通新基建,夯实智慧交通基础,包括构建交通行业“一套码”、建设交通行业时空“一张图”、建立交通行业“一台账”、打造交通行业“一张网”、搭建交通行业“一朵云”。第二个方面,建设智慧信息平台,打造“智慧交通大脑”,包括构建交通治理云脑、交管执法云脑、出行服务云脑。第三个方面,推广智慧示范应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在交通管理政策方面,主要体现在治理策略的创新。而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创新,随着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小汽车进入家庭导致交通拥堵问题逐步显现,体现了交通供需之间的不平衡,也就是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当时的交通治理策略主要是通过大规模道路建设缓解拥堵。第二个阶段,北京常住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我们采用的交通治理策略主要是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初步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第三个阶段,交通拥堵纳入“城市病”治理框架,全面启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交通综合治理。多年来,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实施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交通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