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五”时期北京交通发展成效
目前,北京市立体化、现代化交通体系已初步构建。具体来看,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三地“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八站两场”交通枢纽格局正式形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居全国首位;城市道路总里程达629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26万公里,路网连通水平持续提升;“双枢纽”通航点数均超200个,旅客吞吐量突破新高;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5.6%,交通出行结构不断优化……城市交通运行平稳有序,有力支撑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1.对外辐射格局深化构建
(1)交通枢纽对外辐射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双枢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点数均超200个,旅客吞吐量突破新高。2024年,累计旅客吞吐量1.17亿人次,同比增长26.2%,较2019年增长12.9%。二是铁路枢纽布局持续完善。“十四五”时期,开通运营北京丰台站、朝阳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预计2025年底开通运营。
(2)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持续完善
拓展国际物流通道,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中老班列,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交流。促进京平国际陆港与海港、空港“三港”联动,助力首都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3)高速公路网络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十四五”时期,京蔚高速等全线贯通,东六环入地改造基本完工,承平高速、京密高速(机场南线-六环路)等加快推进。截至2024年9月底,北京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76公里。
2.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深入推进
(1)“轨道上的京津冀”持续完善
在铁路交通方面,京张高铁、京哈高铁、京雄城际、津兴城际、怀兴城际铁路一期等建成通车,主要城市之间基本实现1.5至2小时通达。在环京轨道建设方面,利用京广高铁、京九铁路等开行涿州、固安等地早晚高峰通勤列车;京津城际铁路亦庄站投运,同步加密高峰通勤列车班次;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加快建设,环京“1小时通勤圈”初具规模。
(2)道路运输一体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区域路网持续加密,38条跨省公交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11条主线37条支线定制快巴覆盖津冀重点环京通勤地区。实施白庙南、白庙北综合检查站优化提升改造。
3.城市交通运行平稳有序
(1)绿色交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第一,轨道交通。一方面是新增,就是新开通17号线南北段、19号线一期等16条(段),共152公里轨道线路,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9公里,居全国首位。另一方面是既有线的优化提升,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500米范围人口和岗位覆盖率由24.9%提升至35.8%;1号线与八通线、房山线与9号线实现跨线运行,6号线高峰时段开行大站快车,8号线等10条线路压缩发车间隔。
第二,地面公交。“十四五”时期,加快公交和轨道“两网融合”发展,持续优化公交线路,推动公交与轨道交通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至90%,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便利性和覆盖面。另外,持续拓展运营通学、通医、通游多样化公交线路,实施三批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
第三,慢行系统。北京加强“水、路、绿”三网融合,滨水慢行系统建设效果显著。从指标体系看,路面宽度12米以上道路非机动车道设置率达到95.6%,宽度达标率达到90.2%。市民的骑行意愿持续高涨,2023年北京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骑行量10.88亿人次。
(2)路网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在新建方面,广渠路东延、北清路等城市快速路,京良路东段、北苑东路、永乐大街等主干路建成通车,截至2024年城市道路总里程达6296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26万公里。在改建方面:过去几年,每年完成20余项市级疏堵工程,路网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4.交通精细化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1)交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十四五”时期,北京开展“席位制”交通综合协同调度,创新交通治理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出台《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等交通领域地方性法规,交通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建立健全16项执法制度和28项综合执法评价指标,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2)交通堵点乱点难点治理全面实施
针对重点区域,深入开展核心区、CBD、怀柔科学城等重点片区交通治理,有效改善区域出行环境。针对重点点位,完成国贸桥等桥下空间治理,开展木樨地桥等绿化景观整治提升,打造“花园桥区”。针对重点领域,全面清理整治违规电动三四轮车,邮政寄递、环卫、园林绿化等重点行业用车全部完成置换等。
(3)智慧赋能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在自动驾驶方面,已完成600平方公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在智慧基建方面,建成京雄高速(北京段)等超过300公里智慧公路,五环内和城市副中心信号灯联网率达100%。在平台应用方面,持续推进北京MaaS2.0建设,日均服务绿色出行用户数已超600万人,累计碳减排量46万余吨。
(4)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效果显著
从运输结构看,大宗货物“公转铁”,实现全国首例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时段富余运力开展快递运输。从运输装备看,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比例提升至80%,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公共交通和巡游出租车中纯电动占比不断提升。
(5)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交通保障
高标准、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历年服贸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交通服务保障,实现会上交通和社会交通和谐运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