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第四个全球倡议,为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是全球合作的经济根基之一。全球安全倡议旨在为全球的协调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周边区域及国际环境。全球文明倡议则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精神与灵魂。全球治理倡议,实际上是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制度化的联系,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因此,全球治理倡议提出后,也为我国的周边工作和周边外交指明了治理路径。故而,我们需在战略部署层面构建经济互利共赢的产业联系,打造东亚乃至亚洲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而构建一个涵盖东亚,乃至中亚地区的经济板块,形成区域经济的立体化、制度化架构。同时,在安全领域,应基于共同安全,推动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稳定的区域安全环境,为发展保驾护航。在文化上,我们应将文化作为周边外交的灵魂、精神及价值根基,以此推动国家间的合作。此类合作需要借助制度化连接来实现,而这一制度化连接的理念便是真正的多边主义。众所周知,中国在国际上积极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我们积极构建从次区域、区域到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性制度。在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指引下,我们能够在亚洲切实构建一个多边机制化的复合型国际秩序,此乃真正意义上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具有的不同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将首先在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得以体现,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
中国有广阔的领土和辽阔的海洋,陆地边界2.2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中国面临复杂多样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受到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等威胁。推进国防现代化是中国合理的国家安全需求,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必要保障。此外,我们需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添一层坚实保障,如同在边界镶嵌一条“金边”。如此,既能确保我国国家安全,达成“保己安邻”之效,又能推动我国周边地区实现更好的发展与繁荣,即当下所倡导的“兴边富民”。我们需跨越边界,借助与边界相邻的区域开展跨境合作,进而将边界这一“金边”拓展为连接纽带,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深度连接,形成一种紧密且稳固、难以割裂的连接关系。
伴随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对于东亚地区而言,中国是该区域的经济重心。故而,中国凭借高端产业、强大的制造业、手工业、农业以及畜牧业等全产业链的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经济联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衔接,此衔接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连接。比如,在东亚合作机制中,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已成为东亚地区一个重要的合作机制,并定期举行会议。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框架内,各方的合作领域涵盖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劳动、农业、林业等。另外,在环境、健康、能源、交通等方面,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将以这种方式构建未来东亚合作的框架。实际上,东亚地区在历史上共享着相似的历史、文化、社会和宗教,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互融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