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苏浩:深化周边区域国家研究,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5)

2024年,中国-东盟双边货物贸易额接近1万亿美元,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当今,安全、经济与政治领域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恰似一根平轴贯穿其中。特别是在经济层面,东亚地区已形成深度融合与连接的产业链,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东亚经济板块。在生产、金融、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乃至劳动力资源共享方面,东亚地区都展现出高度的协同性。此外,人员交流带动的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东亚地区构建起一个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平轴模式。

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首次领导人会议,于2016年3月23日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旨在推动流域国家共建澜湄命运共同体。对东盟来说,澜湄合作有助于消除其成员发展差距。对地区合作来说,澜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都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是中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已启动多项蓝色经济合作计划,重点在海洋新能源、可持续渔业、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联合研发与产业投资。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成为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务实之举、特别之举。加快形成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网络和一体化大市场,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任务。

区域合作的巨轮,正扬帆远航。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2019年实现2.0版升级。随着合作稳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红利进一步释放,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加深。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面临多重挑战。中国与东盟作为两大发展中经济体,通过自贸区3.0版建设共同扩大相互开放,能形成更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发展外溢效应,不仅将为双方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也将为地区和世界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这次峰会决定,建立并加强中海战略伙伴关系。

2025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成功举行。此次峰会系该组织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从成员构成来看,上合组织已从中俄及中亚国家扩展至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南亚与中东地区国家,并持续吸引亚太地区如越南、印尼、土耳其、沙特等国的参与。目前,上合组织已涵盖27个国家,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聚焦于非传统安全合作、经贸往来和工业化协同发展三大职能,体现出其致力于区域稳定与共同发展的合作型机制特征。

从中国外交的诸多实践可以看出,我们提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在结构组成上是一种自小至大、从内部向外部呈螺旋式的合作架构。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亚洲全部47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1352位会议代表共同出席大会。会议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亚洲文明发展之道,共话亚洲合作共赢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如下,“亚洲先辈们共同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让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加多彩,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制度样本更加多元。当前,亚洲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在互鉴中发展,亚洲文明之花正在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绚烂绽放。亚洲人民应当树立起高度的文明自信,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的辉煌”。一个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和世界,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和人民友谊,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社会、民意基础。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监审:刘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