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公民应予遵从的道德基础,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培育与形成需要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规范功能,它为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了坚强的实践理性基础。...[详细] 时间:2014-12-05 09:35 查看:49次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学生信仰教育
法律的权威性,就是法律效力的至上性和法律权威的最高性。法律权威不仅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强制力,更来源于宪法和法律在全体社会成员心中的威信和地位。...[详细] 时间:2014-12-05 09:33 查看:123次标签:厉行法治法治社会国家政权机关耿惠昌
古田会议的成果绝不只是通过了一个《古田会议决议》,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线,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口号,更关键的是,它见证了我党领导人的成熟,这是古田会议很大的一个成果。...[详细] 时间:2014-12-04 16:42 查看:510次标签:古田会议金一南军队建设政治建军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详细] 时间:2014-12-04 15:53 查看:98次标签: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农村土地改革改革方案
习近平主席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必须为此找到自己的道路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这样的书籍有助于外国读者客观、历史、多角度地观察中国,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详细] 时间:2014-12-04 15:19 查看:76次标签:赫尔穆特·施密特德国前总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发展
众所周知,法是人制定的,但也不是人任意制定的,真正的良法应该是理性和意志的统一。我们说它是理性的,就是应该反映事物内在的客观必然性的要求或者是逻辑要求,这种要求只有通过人的理性才能加以认识,或者是发现。...[详细] 时间:2014-12-04 14:47 查看:60次标签:国家宪法日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周淑真
能否正确对待历史,关系到政党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治乱。面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与会学者强调,要在世界历史比较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强调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认知与历史研究。...[详细] 时间:2014-12-04 14:42 查看:37次标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
依宪执政不仅仅是明确一种权力授受关系与权力运行模式,同时还应当是张扬法的精神。只有法的实体而没有法的精神,带来的未必是和谐有序,同时会是一种新的形式的滥权。所以,真正的依宪执政,是建立于对权力的理解和利用上,真正坚持权由人民授,权为民所用,唯此才为法治注入文明...[详细] 时间:2014-12-04 14:27 查看:68次标签:宪法公方彬公民权利依宪执政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会后,7日至1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期间,不封路、不清场、不铺地毯,没有安排群众迎送、没有出现欢迎标语和横幅,开会不要求提交发言稿……...[详细] 时间:2014-12-04 14:22 查看:343次标签:习近平总书记慎海雄十个瞬间八项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详细] 时间:2014-12-04 14:08 查看:103次标签:国家宪法日依宪执政宪法意识
古人云:“悬法示人曰宪,从害省,从心,从目,观于法象,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接于目,怵于心,凛乎不可犯也。”今天,我们若再审其义,“宪”也有“表示”与“博文多能”之意。表者,使对之省察,当畏之。博多者,如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中心藏之。所以便有“宪章文武”之言,使...[详细] 时间:2014-12-04 14:05 查看:105次标签: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王人博国家宪法日
习主席深刻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2月4日被确立为我国国家宪法日。此举意味着,国人将以崭新而生动的形式向宪法表达敬畏,宪法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将进一...[详细] 时间:2014-12-04 13:26 查看:136次标签:国家宪法日依宪治国社会主义制度朱雁新
国家宪法日,打开了宪法走进普通人生活的一扇心灵之门,其意义或许不仅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也不局限于理念传播上的塑造,这其实是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作铺垫,甚或这本身就是一种宪法实施的体现。...[详细] 时间:2014-12-04 11:14 查看:47次标签:傅达林宪法日宪法精神
作为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是良法得以善治的最终保障,科学立法的成果将经由司法得到落实与维护,全民守法的习惯养成也会经由司法得到指引与强化。...[详细] 时间:2014-12-04 11:12 查看:53次标签:依宪治国公正司法宪法实施
作为法律秩序中的最高规范,宪法是社会整合的基本依托,是凝聚社会力量的坚实载体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能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最根本的秩序保障与制度规范,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详细] 时间:2014-12-04 11:08 查看:52次标签:宪法日宪法信仰全民法治意识
宪法宣誓通过具体仪式营造出庄严感,让国家工作人员产生对宪法的敬畏感,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牢记“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详细] 时间:2014-12-04 11:06 查看:50次标签:宪法日依法治国宪法监督
古人云:“悬法示人曰宪,从害省,从心,从目,观于法象,使人晓然知不善之害,接于目,怵于心,凛乎不可犯也。”今天,我们若再审其义,“宪”也有“表示”与“博文多能”之意。表者,使对之省察,当畏之。博多者,如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中心藏之。所以便有“宪章文武”之言,使...[详细] 时间:2014-12-04 10:54 查看:224次标签:宪法特刊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履职能力的需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各种新媒体手段不断出现,对各级行政机关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正确处理...[详细] 时间:2014-12-04 09:37 查看:79次标签:高虎城政务公开《决定》执政为民
“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的价值共识。宪法来源于人民,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韩大元说。他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宪法日,这本身就是提高公民宪法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的一个具体举措。...[详细] 时间:2014-12-04 09:35 查看:334次标签:宪法故事党的领导宪法修改草案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核心,党内法规作为执政党的重要行为规范体系,具有确保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大使命。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法律,首先就要尊重宪法。...[详细] 时间:2014-12-04 09:21 查看:46次标签:依宪治国方世荣依宪执政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