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推进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的主体。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社会治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理的积极性,克服只讲“官”治、不讲“民”治的偏失,形成依法治理依靠人民、依法治理为了人...[详细] 时间:2014-12-11 09:19 查看:46次标签:汪永清法治思维社会治理依法行政
两次机构改革都是“三不增”原则,即内设机构总数、行政编制总数、领导职数总数均不增加。这意味着,从2012年11月到目前,中纪委的行政编制总数没有变化,也就是2007年至2012年5年间,增加了约200多名在编人员。...[详细] 时间:2014-12-10 15:57 查看:64次标签:中纪委编制工作人员办案党风廉政建设
智库作为特定的一类组织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制度,不能简单参照行政管理体制。比如,一些官方智库机构进人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来选拔人才,这和选拔研究人才是不匹配的,政策研究人员和公务员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公务员选拔考题面很宽,但我们更多地要求专业性。...[详细] 时间:2014-12-10 14:51 查看:80次标签:隆国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家治理
作为新生事物,社会主义脱胎于腐朽的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对立面而存在,保留了资本主义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有用成分,又增添了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但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和文化水平相当落后,资本主义未来得及充分发...[详细] 时间:2014-12-10 14:41 查看:117次标签:王传利社会主义传统文化资本主义
在沟通传统的礼治秩序与现代的法治秩序中,“党纪”起着桥梁的作用。它一方面生产和支持着现代的法,另一方面保护和转化着古代的礼,让当今中国政治秩序呈现出礼、纪、法“三合一”的局面。...[详细] 时间:2014-12-10 14:38 查看:66次标签:储建国政治秩序党纪国法
执政党权力是公共权力,公权由一个一个具体的私人执行,立法的关键是把权力关进笼子。如果笼子是法律,那么就还要说到一个治国理念——法治。在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法治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优化宪法。宪法是根本大法,最上位的法。宪法下面要有完整的法律体系。...[详细] 时间:2014-12-10 14:25 查看:104次标签:贾康现代社会国家治理混合所有制
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作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批驳“台独”分裂势力割断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系、制造两岸同胞对立的论调。“台独”分裂势力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8年的10多年间在台湾极力推动“去中国化”,对台湾社会意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详细] 时间:2014-12-10 10:32 查看:28次标签:孙亚夫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华文化
关于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民诉法体现了近年来对于重大环境污染损害公众利益诉求的回应,明确规定对因破坏环境导致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制度对于环境权的司法保障是一个重大突破,对环境保护法的201...[详细] 时间:2014-12-10 10:29 查看:54次标签:付子堂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司法改革
“治理”与“统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非正式协作与治理资源的整合化,而其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是绝大多数资源的拥有者、分配者以及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详细] 时间:2014-12-10 10:23 查看:33次标签:陶希东国家治理能力衡量标准顶层设计
从中华文明的实质来看,“丛林爱国主义”恰恰是我们一直批判的对象。仗势凌人称霸是不仁,乘人之危谋利是不义。中国的历史早就告诉过我们,富国强兵称霸只能一时,为政以德才可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详细] 时间:2014-12-10 10:22 查看:31次标签:储殷中国崛起民众心态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依宪治国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根基和保障。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两个“首先要”进一步明确了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强调了依宪治国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和全局部署中的优先...[详细] 时间:2014-12-10 09:29 查看:92次标签:辜胜阻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中国党的领导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能否做到依据党内法规治党管党,是体现和检验党推进依法治国决心和魄力的重要标志。...[详细] 时间:2014-12-10 09:25 查看:91次标签:张伯里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建设
海南不仅有地方立法权,而且有全国人大授予的特区立法权,在结合本省实际开展立法创新上具有更大空间。应当看到,这个权是先行试验权、优先发展权,是体制创新、扩大开放的主动权,是海南更好地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特有法制条件,必须备加珍惜,全力用好。...[详细] 时间:2014-12-09 17:06 查看:113次标签:褚晓路法制建设社会规范体系
沣东新城托管体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虽然有了较好的起步和开端,但依旧需要紧紧围绕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探索担当,规范契合,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有力推进区域内社会、经济、民生的协调发展。...[详细] 时间:2014-12-09 16:59 查看:104次标签:刘洪武党风建设反腐倡廉
作为人才后学培养和文明文化传承的主阵地,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价值引领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建设中地位突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详细] 时间:2014-12-09 16:49 查看:41次标签: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教育意识形态建设李前进
改革的权力和改革权力的运作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否则,改革就可能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或一辆没有制动器的疯跑的车,可能给人民生命、自由、财产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极大的风险。...[详细] 时间:2014-12-09 14:41 查看:60次标签:姜明安法治国家治理人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往往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详细] 时间:2014-12-09 11:15 查看:113次标签:王滨依法治国法治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去年启动首轮巡视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除了对地方的“常规巡视”,还将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纳入“专项巡视”,适时对之前巡视过的地方和单位“杀回马枪”。...[详细] 时间:2014-12-09 10:15 查看:69次标签:周永康反腐倡廉法治精神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治理方式、方法和形式,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实现现代化,就必然离不开“依法治国”,这是不言而喻的。...[详细] 时间:2014-12-09 10:13 查看:100次标签:依法治国肖枫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治理能力
部分恐怖袭击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汉依靠国内某些强力部门难以有效遏制,还需要情报、外交等部门予以密切配合。而国家安全委员会是跨部门的最高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集合公安、国安、军队、武警、外交、交通、经济、情报、外宣办、国新办、涉港澳台等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国家...[详细] 时间:2014-12-09 10:10 查看:72次标签:制度建设国家安全反恐行动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