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西湖曾经历过三次疏浚,但依然面临隐患。2002年年初,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同年,习近平同志履职浙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三次视察西湖。...[详细] 时间:2023-02-10 13:10 查看:310次 标签:习近平的文化情缘西湖中华文明
继续聚焦《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详细] 时间:2023-02-10 09:45 查看:248次 标签:焦点访谈强军事业人民军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门都在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国经济发展“压舱石”。...[详细] 时间:2023-02-10 07:55 查看:324次 标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
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7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详细] 时间:2023-02-10 07:54 查看:551次 标签:微视频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四十多年前,刚刚从政的习近平同志,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探索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交出了正定古城这份答卷。在正定主政期间,他身体力行推动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文物普查、修复古寺古碑、健全保护制度,将古建、古树、古文物,划定保护范围、建立明确保护...[详细] 时间:2023-02-09 16:18 查看:272次 标签:习近平的文化情缘正定历史文化遗产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堂面向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详细] 时间:2023-02-09 13:24 查看:240次 标签:焦点访谈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
一件件流失文物踏上归途,见证的是中华民族从屈辱颠沛到富强兴盛的历史脚步,向世人昭示了“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流失文物回归,重续断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链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详细] 时间:2023-02-09 08:16 查看:310次 标签:习近平的文化情缘文物文化遗产流失文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年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详细] 时间:2023-02-09 08:15 查看:429次 标签: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
去年10月25日,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按照惯例,党中央要举办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详细] 时间:2023-02-08 09:49 查看:638次 标签:时政新闻眼中国式现代化“新年第一课”
以史为鉴,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把 " 两个维护 " 作为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才能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详细] 时间:2023-02-08 08:47 查看:295次 标签:学习100党的全面领导两个维护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人民既是这一进程的参与者,更是推动这一进程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古今中外,新生事物的产生与发展、思想认识的深化及突破、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与创造。...[详细] 时间:2023-02-07 13:25 查看:289次 标签:每日一习话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人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绽放新时代光彩。...[详细] 时间:2023-02-07 08:59 查看:200次 标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中华文化特色文化活动
敦煌,风是这里的主宰,把能动的都吹成沙,把不能动的都刻成画。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莫高窟静静伫立。崖壁上735个石窟,诉说着千年的时光。...[详细] 时间:2023-02-07 08:57 查看:225次 标签:习近平的文化情缘敦煌自然灾害
走自己的路,是历史经验,也是现实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坚持走自己的路,就要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详细] 时间:2023-02-07 07:59 查看:292次 标签:学习100理论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周(1月30日—2月5日)。...[详细] 时间:2023-02-07 07:57 查看:264次 标签:时政微周刊习近平重要文章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何为中国?何以中国?无声文物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恢弘气象,诉说着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人民昌·中国强”汉代铜镜,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带有“人民昌”“中国强”吉语铭文的铜镜,进一步佐证了汉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详细] 时间:2023-02-06 13:19 查看:295次 标签:铜镜家国天下国家观念
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详细] 时间:2023-02-06 13:19 查看:263次 标签:每日一习话坚定信心中国经济
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了安阳殷墟遗址,并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不但回答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还给出了“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详细] 时间:2023-02-06 13:17 查看:294次 标签: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中国文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全国春耕备耕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各粮食产区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详细] 时间:2023-02-06 08:17 查看:264次 标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粮食安全粮食产能春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现...[详细] 时间:2023-02-06 08:06 查看:291次 标签:每日一习话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