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北京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北京经济形势解析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认清优势劣势发展首都经济

大家说,北京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经济发展,这个路子不走得挺好吗?是挺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矛盾,引来了一些争议。这个误区在哪儿呢?就是到1979年的时候,有一个统计,北京市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是30:70。1979年当年工业的投资,轻工业投资占10%,重工业投资占90%。北京的重工业化程度在全国仅次于沈阳,名列第二,是中国的第二大重工业城市,比上海、重庆等都要厉害。

大家知道,重工业发展是需要大量的能源、运输、材料等,也就是说,造成了北京这个城市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交通的问题,空气污染的问题,水污染的问题,当然不完全是重工业化造成的,但是有很大的原因在里面。回过头来想,北京是个什么地方?首先是国家的首都,是政治中心。所以,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同时又是全国第二大重工业城市,必然在其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其实,中央从八十年代起就注意到北京重工业化的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当年胡耀邦当总书记的时候,对北京市的工作就有一个四项指示。在这个四项指示的前面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是怎么说的呢?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当时还很客气,不一定成为经济中心。到了1993年,城市整体规划,国务院批复里面就明确了,强调北京不能再发展重工业。这是中央的指示。当然,在这期间,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置疑。很多专家就说,北京作为首都,不应该发展经济。他们举的例子是美国的华盛顿,华盛顿是世界上首都的典范。

这个时候,梁思成已经去世了。当年,梁思成的建议为什么能够引起中央的重视?二战的时候最后盟军反攻,要轰炸日本本土,首选的目标就是日本的京都。因为美国人认为要打击日本人那种疯狂的精神,必定要先炸它的皇宫所在地,炸它有民族象征的地方。但是梁思成就坚决反对,认为那个地方是全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文化的遗产。后来,盟军就接受了他这个观点,没有炸京都,炸的是东京。这样的一些专家提出北京不应该发展经济。当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北京还是应该发展经济的,但是经济不能像这样发展,应该搞一些第三产业等。

这样的一些观点、一些争论,确实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当时那个年代,大概有个七八年的光景,北京市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因为从改革开放开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作为全党的基本路线,但是北京市的文件里面、领导的讲话里面,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没敢提过,这还是一个表面的。北京很多经济决策就是这样,有些东西看准了,想上,上了就能占领全国的市场,然后别人再想撼动你就非常难了。但是一看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经济中心还是重工业等就犹豫了,等过两三年想明白了再想上,就已经晚了。咱们很多的决策是这样的。

还有一些不是新建的项目,比如原来的企业技术改造,如果政府掏钱给他五千万,让它技术改造,年产值达到一亿,能占全国80%的市场,那这就成了。但就是犹豫,没给五千万,先给两千万试试,觉得还可以,再给两千万,再给两千万,最后好几个两千万出去了,回过头一看,那个市场已经被人占了一半了,这个企业生产出的东西还在仓库里压着。当然,像原来的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没了,后来的新三件电冰箱、彩电、洗衣机什么的现在也没了踪影了。这和市场的规律有关系,但是也和北京市经济决策的犹疑不定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要不要发展经济?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北京不发展经济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功能和政治中心的功能相悖,有冲突。作为政治中心,北京首要的职责就是为中央服务,为中央服务需要钱,什么叫服务?不是原来说有五个服务员现在派十个,原来开会的时候两个钟头倒一次水,现在一个钟头倒两次水,得把基础设施水电器热各种各样的软硬件得给它弄齐了,是一个从根本上的服务,这都需要钱。

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北京市的财政收入也就是七八十亿元,包括“三大块”,一块是公务员的工资,另一块就是公共交通的补贴,那时候就十三四亿,是北京一个巨大负担,还有一块大白菜、蜂窝煤的补贴。就这个,每年到入冬的时候,市政府都要拨一笔专款从蔬菜产地,比如一毛钱一公斤买进来,然后五分钱一公斤卖给市民,哪年都不能少的,晚一天都不行的。除了这些以外,就没有任何钱来搞什么建设。这叫吃饭财政。

首先,要搞好服务必须要有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是绝对不可能的。另外,大家知道,最先出现城市的时候是军事功能,就是堡垒,为了抵御外敌;后来逐渐发展为市场、集市,慢慢慢慢有了经济功能;再后来,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活动的组合,没有经济活动,这个城市就是死的,就会走向衰亡。这在国外,很多城市都有明显的例子,像美国的费城、底特律等,这些原来都是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后来没有了工业,没有了生产,没有了经济活动,以后就一片衰败,楼没人住,到处是破窗户,为什么?因为没有需求,就在那儿放着,成了一座死城。

其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靠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就业,提高人民生活那就是白日做梦。最近联合国劳工组织还专门发布了一个材料,有一个观点就说,纵观世界各地得到一个结论,增加就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剂最良的药,如果没有经济增长、没有就业,那社会稳定也保持不了。大家知道,因为是首都,北京的口号是稳定压倒一切,但是经济上不去,保稳定是很难得的。现在各种媒体、各种意识形态,禁是禁不住的。上海人挣多少钱,北京人挣多少钱,广东人挣多少钱,大家都很清楚,跟过去不一样了。现在公务员工资比上海、广东差点,但是有限,大家还能接受。如果哪个报纸又弄出一个排名,说北京的公务员收入、市民收入在全国排列第79位等,我不相信咱们队伍还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发展从自身来说也是需要的。

第三,从世界首都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需要经济发展的。世界上首都从经济功能的角度大致的分为三类:一类就是像巴黎、东京、伦敦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合为一体。这些城市经济的总量基本上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汉城,经济总量几乎占到全国的一半。还有一类,首都肯定是政治中心,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第二大的经济实体或者经济城市。这样的国家是占的最多的。有少数的一些国家首都,不到10%,是属于单纯的政治中心,几乎没有经济的功能。这样的国家以华盛顿为代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加拿大的渥太华等都属于这一类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有什么特点呢?回过头来一看,这些城市跟北京这样的城市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一开始就不一样。包括东京,包括伦敦,包括巴黎和北京,这些城市作为首都的时候,同时也是一个大城市。像华盛顿那样的地方,一开始什么也没有。

回过头说美国的建国史,十八世纪的时候,一群英国的清教徒受不了英国教会的迫害,铤而走险,租了一条船,飘洋过海到了美洲大陆,在那儿繁衍生息。美国土地很肥沃,产粮区基本上都和东三省差不多,是个好地方。很多英国人听说了以后,纷纷往那边迁移,英国政府一看,这是个好机会,大量的官员、军队开始派到美国,划分了13个殖民地,然后开始征税。这一征税不要紧,本来是逃出来的人,受不了了就开始反抗。然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独立战争打赢了以后,要和英国签约。签约的时候,他们不能以各个殖民地的身份签约,所以,就成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成立的时候,那13个州让出一点权力,一个名义上的。所以,成立这个国家的时候,总统也好,议会也好,包括首都,都是这13个州选出的议员说了算。结果就争执不下,谁都想把首都放在自己那儿。最后没办法,让华盛顿来决定,就成就了现在的华盛顿。

既然是白手起家,所以,一开始华盛顿就按照政治中心的格局来建的。有一些同志可能去过,确实漂亮,而且开展各项工作确实是方便。这条街就是政府,另一条街就是博物馆、艺术馆,特别规矩。而且,华盛顿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自身的财政,钱从哪里来的?是国会批准的中央财政。每年,像布什也好,克林顿也好,都要提交一个当年的预算,包括国防开支、外交开支、华盛顿的开支等。然后国会批准了,这个钱就用在华盛顿这里,包括公务员、艺术馆、博物馆的看门人乃至刷厕所的、扫大街的全是中央直接支付工资的。克林顿当政的最后几年,他多次否决国会议案,国会就不批准他的预算案,应该是二月份批准,一直拖到七月份,整个美国的政府系统几乎瘫痪了。整个华盛顿,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凡是对公众开放的全都关门了,因为没有钱支撑下去了。

后来,华盛顿也在反思这个事,这些年也不断探索发展经济。它的高科技经济目前在美国应该是第三第四的样子,经济发展得也不错。另外像堪培拉,是类似美国建都的历史翻版,现在也都在慢慢摸索着发展经济。所以,作为单纯的政治中心,现在大家都知道应该发展经济。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就得解决第二个问题,到底发展什么样的经济。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