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武小梅: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维护(2)

我们再看看时间管理的第二条,就是切忌完美主义。时间管理不当,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压力,那么完美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完美主义是具有很高的期望值,这些同志工作非常努力,也非常有成就,也更容易成功。如果定了一个很高的目标,我们能够达到目标而不感焦虑,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因为我们有的是资源,有的是能力,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完美。但是,当面对这个事情做不到这么完美的时候,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感到困惑不安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把目标、期望值降得低一点呢?

所以说,要防止完美主义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它的策略是期望值每次降低一点点,这对我们的任务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可能使我们更好地完成整体的工作。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就是说,凡是想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的人,恰恰是工作效率不高的人,恰恰是到结果上工作能力差的人。

再一个,指标定立和目标适度。教育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如果让小学生读一篇文章,不规定时间,结果全班用了8分钟。而第二次规定5分钟必须读完,这个时候全班用了不到5分钟。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给工作定一个指标,这样便于我们完成工作,不会使这个工作久拖不决。我们必须有一个时间结点。对我们军人特别是这样的,这是用生命的代价来换取的,在我们的经济岗位上也一样,这是用我们的效益换取的代价。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由着性子,那么恐怕许多事情都要拖延。

如果规定任务指标给我们的下属,就会造成一个心理压力,而这个压力能够激活他,发挥他的潜能。所以说,我们要给一个工作的指标,没有指标我们很难管理。指标应该怎么定呢?我说要适度。如果把一个篮球架定得像三层楼那么高,肯定没有人去玩了,因为它太高不可及了,大家就不会再有兴趣往里投篮。所以,目标应该定在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程度,才能让人兴奋不已。

这会儿我们再讲讲情绪管理。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图,它是个老头,但换一个角度看,这就是一个美女。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拿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得出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正是这些视觉、这些观念、这些角度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所以说,决定我们情绪的是人的认识,而不是事物的本身。比如,我们经常发现有这种现象,我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两个人并肩在马路上散步,迎面来了我们的领导,领导没有和我们打招呼,若无其事就过去了,可和我一起走的同事回来就翻来复去跟我说,领导是不是对咱们有意见啊?怎么今天没有理我们呢?我就说,今天这个领导肯定很忙,肯定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所以没有顾得上我们,你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忧心忡忡嘛。

这就是对事物不同的认识,造成了不同心情、不同的情绪状态。我们的孩子参加高考,这种适度的压力对谁来说都是一个负担,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教他一个方法,帮他渡过高考这种焦虑期。

第一条,我要介绍的就是合理情绪调整。在心理学上也叫合理心理情绪疗法。决定情绪的是我们人的认识。我们在现实中被许多事情困惑,不一定是由诱发的事件直接引起来了,而是由于对事件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来的。合理的认识产生合理的态度,不合理的认识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首先调整的是我们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都有哪些不合理的认识呢?比如说,我必须出色完成所做的事情,我要赢得所有人的赞成,否则我就是一个无能的人。在这句话中,就有一个不合理的认识,是绝对化。怎么叫必须完成和出色完成?这个是不是他给自己的要求太绝对化了?第二句话就是过分概括化。他要是没有出色完成,他就是无能的人,实际上绝对化使人走向了极端,给自己提出了难以达到的目标。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都获得成功,使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缺。话又说回来了,即便是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也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赞赏,更不可能事事都赢得他人的赞赏。所以,绝对化的要求使我们在结局面前就接受不了,就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情绪来自于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

第二,就是调整对他人不合理的认识。比如,人们必须善待我、支持我,以我希望的方式行动,否则社会就应该对他们这种轻率的举动给予严厉的谴责和惩罚。显而易见,这种认识对他人存在着绝对化的要求。合理的认识应该是,我们无权对他人提出绝对的要求,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是错误的。包括我们对孩子也是一样的,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都是错误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性的人应该会尊重他人,不要求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指责后,我们也能够设法地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做错了什么事,会体谅别人的情绪。如果别人犯了错误,他们会努力理解他人,并尽量帮助他人纠正错误,少受错误行为的影响。就是说,我们能够理解他人,能够体谅他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点,那我们的情绪会好很多。

第三,是调整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的认识。如果周围的环境和条件是完美的,我们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烦恼的事情一件也碰不到,这同样也是绝对化的要求。虽然在现实中我们不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有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烦恼。我们要求周围的环境和条件都要达到我们认为完美的程度,所以当意愿达不到标准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有情绪了。实际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候,是不是以后我们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会能够比较客观、比较理性呢?

第四,就要合理地宣泄情绪。我们中国的文化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要求我们喜怒不溢言表,但是这样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怎么样呢?是有损害的。我们强行压抑的情绪,不外露,这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强烈的情绪产生后是被我们的意志控制住,压抑的仅仅是我们的表情、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内分泌等这些不受意志所支配的器官和腺体依然在发生着作用。我们的科学家做过这种实验,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在愤怒的时候,把我们吐出的气用管子通到烧杯中的水里,然后用这个水喂一个小白鼠,这个小白鼠没多久就死了。关键是因为我们愤怒时候吐出的气体吹到水里,我们看到水发生了化学的变化,有沉淀了。这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意志上可以抑制得了的事情。所以说,我们抑制的仅仅是我们的表情、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动作,但是抑制不住我们身体内部的化学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依然对我们身体发生着损害。因此,我们就出现了躯体化的症状,出现了头疼,出现了消化不良,出现了厌食等症状。科学家做过调查,从流行病统计学上可以反映,特别是肝癌和胃癌的病人,在发现癌症的前半年中,都有比较重大的生活事件发生,都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所以当我们有不良的情绪时,应该让它通过合理渠道发泄出来。

那么,哪些是不安全、不合理的宣泄呢?第一,喝闷酒。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本来,酒精就有化学的毒性,对我们身体有伤害。当我们喝得量不大的时候,有一定的益处;当我们在有情绪的状态下,意识是狭窄的,自控能力是差的,免不了把酒喝过了,那时候不良情绪在体内产生的物质,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第二,抽闷烟道理也是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烟量肯定比一般的人都要大,比一般的时候都要大。不良情绪加上烟尼古丁的作用,对我们身体一样是非常大的损害。还有就是我们在外面生了气了,回家打孩子。也有的同志可能做得更过一点,打老婆。老婆呢?再打孩子。孩子打谁呢?打小狗,这就是一连串的宣泄渠道。这个渠道合不合理,大家可以想想,这个对我们家庭有多大的损害!

还有就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就是找情人的现象。曾经有一个企业家,找心理医生咨询,说我现在情绪非常不好、不稳定,我很想有一个红颜知己,能够对她诉说我内心的苦闷,能够让她理解我内心的痛苦。因为我们都知道,当有压力的时候,特别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家庭形象和地位的人,有了压力一不敢在领导面前说,二不能让同事知道,三不愿意跟老婆说。这种现象使有些领导就想找情人。这种宣泄渠道安全不安全呢?心理医生就给他分析,你要找情人,首先不能找你的下属,你的下属难免在和你有了感情的纠葛以后,让你不能再按原则做事,影响你行使领导的职责、权利,而且纠缠不清、东窗事发的事情是最常见的。第二,不能找你的朋友,你的朋友本来和你有很正常的关系,因为这一越界,朋友从此不再是朋友了,很可能转成敌人了。再有,你不能找你的邻居,找你的邻居就相当于在你家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把你的家炸得粉碎。那个企业家就说,那我找谁呢?找陌生人。陌生人安全吗?健康吗?艾滋病现在传播有多么厉害,日后对方也可能来骚扰你,来讹诈你。那个企业家最后说了一个,哎呀这个叫累。所以,转了一圈他比以前还累。

所以,我们人都有情绪,都有一些情绪状态。怎么让我们的情绪状态有一个合理的、安全的渠道给它宣泄出来,这是很重要的。我在这儿不做道德的评判,因为我说过我不是党委书记,我也不做文化的批判。那么,我就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告诉大家应该找一个安全的、不影响我们身体健康而且又是有益于缓解情绪的一个方法,就是委屈的时候,我们无论在人前是多么高的地位,多么有尊严,我们可以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痛快哭一场,这很简单。

愤怒的时候,不要做那些慢的动作,比如太极拳。有科学家做过统计,这个时候是不宜练太极、瑜珈,而比较适宜做什么呢?剧烈的运动。比如打球、拳击。剧烈的运动把我们身体内部愤怒的能量宣泄出去。当我们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我们把它转移到剧烈的运动中去了。而我们在焦虑的时候,就不适宜再做剧烈的运动了。如果焦虑的时候再做剧烈运动,很有可能加重我们的焦虑。什么叫焦虑?就是我们精神特别紧张、高度紧张。这个时候我们再去跑步,回来以后很有可能焦虑并没得到缓解。焦虑的时候,应该去散步,去打太极拳。

抑郁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不恰当的指导,抑郁的时候应该去催眠。其实,抑郁的时候是不适宜静的,尽可能不让他在那种静的状态中,而是让他去多想想美好的事。还可以通过写写日记的方式,还有找我们至亲好友倾诉。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到心理咨询机构去看心理医生。我可以给大家这么说,尽管我们心理职业状况不是太好,尽管我们的心理医生良莠不分,即便这个医生可能没有完全解决你的问题,但是这个渠道是安全的,心理医生是恪守职业道德的,他不会把你的阴私隐秘到处去说。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