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搞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在我们好多地方,都搞成运动了。这些年我兼任十几个城市的顾问,到这些城市搞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好多活动我要参加,好多文件我要看,还要讲课。我发现全国搞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有点变成运动了。从2001年开始,我们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在我的提议下,举办了学习型社会的论坛、学习型城市的论坛。我们每年都办,最多的时候几十个城市都申请跟我们办。但是我们一年保证办一个,一个会办一个,不多办。因为多办的话,有可能把这个会办得太多、太滥了,反倒不好。每年这个会,都由我来组织、由我来主持的。我在每一次会上,有机会就讲,不能把它搞成运动。到我做顾问的每一个城市、城区,我都讲这一点,千万不要搞成运动。但是讲这些是没有用的,我自己知道没用,这么讲也是废话。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习惯,只要有一个什么新的提法,就把它搞成运动。
搞成运动怎么搞呢?组织活动,在这个活动上领导动员,领导讲一大堆套话,然后有关部门去布置,搞几个大活动,最后达到上万人。然后再接着搞一些活动,掀起几个高潮。然后再推出几个典型,媒体同时做一些宣传,最后大家一总结,这个风就过去了。得到什么效果呢?只有一个效果,把大家搞烦了,把领导搞累了,这个概念搞臭了,这个活动就结束了。我们做事就是这么一个模式。上面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提法,非常有新意,但是到最后不了了之。搞的时候大家都重复一句话,比如说原来讲加入WTO,既然挑战又是机遇,上面讲,下面也这么讲。到居委会的老太太,电视一采访也这么讲,农村支部书记也这么讲。我们做什么事,都形成这个模式了。上面的领导讲话,下面就重复。每一个人讲话,都像总书记。不是说总书记讲得不对,因为总书记是站在最高的程度上讲,他讲得就要层次高一点,就要抽象一点。你说他不讲加入WTO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他讲有哪些挑战有哪些机遇,讲得非常细,那就不是总书记该讲的了。但是农村的一个支部书记,再讲这些,再重复这些话,那也不是你该讲的。
搞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也是这样,大家都在重复,都在重复一些口号,都在搞运动。但是真正搞得好的也有。据我了解,企业搞得好的,确实有一些。比如说江淮汽车制造厂,就搞得比较好,而且真正有效果。还有一些企业,我不多讲了。有一些城市搞得不错,比如说南京、常州、大连,还有青岛,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当然了也都有自己的问题。
那么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讲的学习型究竟应该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究竟应该是什么样?为什么要搞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等?我认为搞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要解决的就是一个升级的问题。为了这个,我专门写了一本书,讲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叫《升级才能生存》。大家都知道,升级是一个电脑里面的概念,硬件、软件要不断地升级,包括网络也要升级。现在讲web2.0也是升级。但是这个概念非常有普遍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升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我认为21世纪最剧烈的竞争是升级的竞争。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你是搞企业的、搞电脑的,那可以想象,如果你生产的产品是一个286电脑,人家生产的是奔4,那你的产品质量跟人家怎么竞争?咱们平时总讲产品质量竞争的问题,产品质量竞争是产品在同一个档次上竞争质量。如果你生产的电脑是286,人家生产奔4,你做得再好,跟人家也没有办法竞争。现在有好多企业都是这样,比如说照相机,结果人家一个新的产品出现了,马上你这个产品被淘汰了。比如说生产胶卷的企业,你原来生产胶卷,人家现在不用胶卷了,人家用数码相机了,好多生产胶卷的企业,包括原来洗胶卷的店,现在一下子没事情做了。
在高科技的产业里面,这种淘汰非常快。有的企业昨天还挺好的,今天马上就不行了。所以升级在21世纪是竞争最剧烈的。你只有不断地升级,才能生存。所以这本书里面,我讲了升级是一种时代理念,一种时代哲学,也是这个时代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只有升级才能生存,只有更快地升级,才能更好地生存。不光是企业,每一个人也是这样。你在社会上,还处于原来的层次,比如说东北的好多企业工人,原来技术非常好,但是现在下岗没事做。为什么呢?因为别人的素质已经升级了,社会的需要已经升级了,你自己的能力没有升级,所以你没有事情可干。社会上非常需要技术工人,但就是不需要你。我们培养孩子也是,如果不把他培养成一个能不断升级的人,就让他死学一些东西,将来他就不适应这个社会。
国家也是这样的,国家也要升级,政党也要升级。我们讲共产党要与时俱进,党要保持先进性,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要升级,要不断升级。如果你不升级,就没有办法领导这个不断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实现的现代化是什么呢?就是国家的产业能力的一种升级。我们讲要实现基本小康,又要实现全面小康,那也是升级,是让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各个方面要上一个层次。所以升级在我们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希望这个课进过之后,大家能够牢牢记住“升级”这个概念。
作为一个领导,在这个时代应该做什么呢?就要会领导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不断地升级。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在竞争最剧烈的时代,要不断升级。如果你不能领导这个单位、地区升级,那你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前一段时间有一本书卖得非常好,是美国人弗里德曼写的,叫《世界是平的》。他为什么讲世界是平的呢?他说这个世界信息流动非常快,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我们马上就知道了,没有信息流动的障碍,所以世界是平的,这是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讲。但是从发展的角度讲,世界就不是平的了。从升级的角度讲,世界是阶梯式的,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要不断地升级。
那么学习型组织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的就是一个组织、一个城市、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升级的问题。怎么来升级?就要让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要适应这个升级,让领导能引领这种升级,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学习型组织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学习组织是做什么呢?就要解决升级的问题。只有升级才能生存,只有不断地更快地升级,才能更好地生存。
怎样提高团队智商
下一个问题讲怎么来升级,我们靠什么来升级?要靠团队智商。大家对智商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从国外传进来一套测智商的办法。就是测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然后除以他的年龄,最后得出一个商数,就是这个人的智商。那么什么是团队智商呢?就是你这个团队的智力的商数。怎么计算?我一会儿还要讲。
团队智商非常重要。咱们都知道现在《百家讲坛》讲一些中国传统的故事,比如说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成功和失败,就可以从团队智商的角度来说。大家都知道,项羽没有一个非常高明的管理团队,只有一个姓范的谋士,他还没有用好,最后把人家气走了。刘邦本来是地痞流氓出身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他有一点,能够不断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笼络一批人,而且让这些人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比如说张良、韩信、萧何、陈平等。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他的团队整体智商是非常高的。项羽这个团队智商非常低,最后不打败仗是不可能的。
我跟北大一个老师,合写了一篇,讲《创业成功的二二一法则》。什么叫二二一法则呢?其实也是一个调侃,就是总结历史上政治成功的、白首起家的人,像刘邦、朱元璋等。现在搞企业的,好多老板白手起家,成功最基本素质是三条。这三条当然是开玩笑了,叫做“二百五”、“二皮脸”、“一根筋”。“二百五”,敢干,谁都不敢辞职的时候,他辞了。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人家不敢造反的时候,他敢干。当时,萧何他们地位都比刘邦高,别人不敢牵头了,刘邦牵头了。带头造反,要灭九族的。“二皮脸”,做事不怕别人说。好多人都琢磨过,我是下海还是不下海呢?有的人不怕别人说,这么一想,他就下海了,把工作辞了。再就是“一根筋”,做事就要坚持下去。一般人做事做到半截,发现有风险,就退回去了,再换一个别的事做。但是成功的人就是坚持下来的人。像刘邦、朱元璋多少次差点一下子就失败了,甚至全家都要被杀掉了,但是他们一直坚持下来了。当然成功还有别的素质,还有一系列更高的素质,我不讲了。
刘邦就具备这几条素质,而且善于经营团队智商。善于经营团队智商是一个更高的素质。项羽就不是这样,他不够“二百五”,不够“二皮脸”,也不够“一根筋”。他还不善于经营团队。当然这种故事是历史传说,有的不真实了。比如说项羽死在乌江那儿,怎么死的?说韩信用蜂蜜在石板上写几个字“霸王必死乌江”。然后蚂蚁聚在那儿都粘上了。项羽一看,蚂蚁都排成字了,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呢?干脆抹脖子就算了。要是刘邦绝不会干这种事,项羽脸皮薄,不够二皮脸,不够一根筋。另外也跟团队智商低有关系,如果身边要是跟着两个谋士,像张良、韩信、萧何这样的,到跟前细看一下,弄清楚那是用蜂蜜写的,也不至于自杀啊,就是因为团队智商低啊。
不光是他,有的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也有团队智商很低的。比如说在三国里面,曹操这个团队智商非常高,手下有名的谋士几十个。曹操怎么打仗?每次打仗之前开会啊,几十个人开会,大家出主意,最后曹操选一个最好的主意。曹操的人才有的是引进过来的,甚至挖别人的墙角。比如说徐庶原来在刘备那儿,他就把徐庶愣拉过来了。那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不给出主意,但曹操就白养着他,也不让他给刘备出主意,让社会上看看我多重视人才,再吸引其他人。曹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刘备和孙权两个人联合起来,都没有办法对付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