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的基本态势——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3)

核心提示:当前世界经济有四个基本趋势: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虚拟化趋势,网络化趋势。这四大趋势统领着今天的全球经济,包括每个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过去的方式观察经济、操作企业,就要落伍。所有的经营思考都必须适应这四大趋势。

其次,我们的自然资源总体上很丰富,但是人均水平很低。

再次,我们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大部分资源仍然只是一次性利用。

由于前几个方面的情况,从整个经济增长来看,我们现在付出的环境代价比较高,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民生。过去我们发展的目标实际是为了强国,但是强国最后要落在哪儿?如果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太严重了,以后再治理起来成本可能会更高,这就有一个先支付成本还是后支付成本的问题。

这些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告诉我们,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维持下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式将非常严峻,我们今后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第三点,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态势。从宏观经济基本态势看,大体是这样一些情况。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确实比较快,而且经济质量的确有所提高。我们已经维持了30年平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预期可以达到11.3%—11.6%。

其次,经济过剩的态势已经明确无疑了。这意味着我们的需求不足。我对通货膨胀不抱那么悲观的看法,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基本态势是过剩的。东西过剩了,卖不出去,价格还会涨吗?我们到商场买东西,很多东西都在打折,这很正常,打折是过剩的表现。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从北京来讲,现在已经有70%的第三产业了。90年代提出北京要搞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现在又进一步划分,前两天,北京市发展规划又有了一个概念,叫生产性服务业。现代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在发达地区表现得很明显,中部西部的产业结构也要升级。在过剩经济的态势下,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黑龙江哈尔滨制药集团天天在那儿打广告,今天是制药六厂,明天是制药三厂,广告的覆盖率越高,说明竞争越激烈。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必然存在的,但是过度竞争会使利润下降,厂商就会缩小研发,没有研发投入,产品的质量就会降低,最后消费者也得不到好处,所以我不太赞成产品降价竞争。

第四,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供给绝对过剩。从总量讲,我们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生产领域,大量引进外资,所有的资本都和劳动力结合,我们仍然有人非自愿失业。为什么?人口太多,基数太大,每年增加几千万。劳动力供给在总量上是绝对过剩的,但从结构讲,又是结构性短缺。三类人员短缺:高水平的管理者、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研究者、熟练的技术工人。很多企业都缺这三方面人,全国都是。

第五,从要素市场的资本来看,流动性过剩。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上延续了以前治理流动性过剩的做法,并且加大了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十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此之前的每次上调都是0.5点,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已经达到了14点。但是银行手里的资金还很多,老百姓的存款、上市公司的存款在银行那里挤了一大堆,银行想贷出去,但是有利可图的项目又不多。从这个意义来讲,流动性过剩非常明显。老百姓手中确实有了一部分的钱,外资大量涌入。现在大量买入人民币,等到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再卖,不就赚了差价吗?所谓炒汇率就是预期汇率要增加,就跟咱买股票一样,看见这个股票可能要涨,就赶快买,涨了以后再卖掉。

流动性过剩是今天经济活动中非常明显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概念?是钱多了,换句话说有钱了。流动性是什么?是购买力,它对通货膨胀会构成压力,因为有这么多钱,但是问题在于买还是不买。就跟股票一样,场外资金来了那么多,我入不入市,这可不是由一个政策说了算的,这是一个选择性。如果这些流动性都转到消费领域中,消费物价会大幅增长,但是今天这些流动性更多地积聚在投资领域,所以它对消费物价上涨的作用还只是潜在的。与此相适应,我们现在资本市场的供给相对来讲宽松。但是银行信贷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一方面存贷差很大,另一方面好的项目不多。银行体制也改革了,银行要承担风险,所以银行投资更谨慎,贷款更谨慎。

当前企业的战略思考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讲一下当前企业的战略思考。

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企业应该怎么考虑?其实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到底应该怎么经营的问题。外部形势是应该考虑的,不管形势怎么变化,作为企业来讲,要强调适应性,最好的企业是一个能适应变化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主业的适应性是企业最核心的问题。

当前企业的战略思考,首先就是围绕主业去考虑环境的变化对主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适应这些影响,企业有没有准备?比如说收紧银根了,企业的资金链条会不会断?在从紧的货币政策情况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不是太大,上市公司本身就有这个适应性。不上市的公司就有点麻烦,由于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只能依靠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一旦紧缩,马上就会受影响。

作为企业领导者,主要考虑如何抓住主业这个核心,使之适应外界不断的变化。围绕这一点做文章,首先要树立三个理念。

第一,要树立战略管理理念。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事,要有战略思维。树立战略理念就是要树立企业和环境的互动关系,看外部的变化,利用外部的资源。内部的事很容易全部控制,找个总经理,去把内部的事安排好了就行了。但是战略眼光、战略管理的理念、眼睛向外的理念,是我们很多企业缺乏的。战略管理的理念说起来容易,转换起来比较难。很多企业的领导人说起自己的企业头头是道,但是一说外面怎么样,就不太清楚。我们企业的领导人,尤其是高层领导人,都必须有战略管理的理念。

第二,要确立企业价值理念。我们不是简单地盯着企业赚多少钱、销售有多大、规模有多大,而是要盯着企业价值的提升。企业价值的概念里包含了什么呢?既包含了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又包含了经营者利益最大化,还包含了职工收入的最大化。所有这些都统一起来,就兼顾了各个方面利益的要求。在这个概念里,谁拿着企业的股票,谁都觉得有信心。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当前的发展,再融资也容易。

第三,要树立资本经营的理念。过去生产经营的理念非常好,大家都懂得生产经营,怎么安排人和物,怎么衔接流程、怎么销售、怎么生产都非常清楚,但是资本经营的理念是个新的东西,资本经营的理念意味着什么?要让我们手中的每一份资源都增值,这就是资本经营的理念,而不是简单地把买卖股票叫做资本经营,那太狭窄了。在企业的高层,一定要树立起来资本经营的理念。

其次要优化三个方面。树立起上述三个理念,对企业内部的情况做三个优化。

第一,优化企业内部的产业关系。企业内部的产业关系如果理不顺,就会形成内耗,造成资源闲置,所以一定要理顺企业内部的产业关系。企业总体要干什么?企业内部谁来干什么?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一定不要让他们之间发生交叉。

第二,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为上市搭建起了基本的治理构架,但运作起来,还基本上是原来的那一套。不过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是一个过程,不是说原来那一套一下子就能脱胎换骨了,那样会出问题,要逐步过渡。

第三,优化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仅仅是发钱的问题,还有上升通道的问题。严格来讲,国有企业的上升通道比较狭窄。晋升是最大的激励。比如说晋升职工的职位,虽然收益增加的并不多,但是职工的积极性非常高。如果不能晋升职位,只增加收益,这个激励作用远远没有前者大。

第三要提升三个能力。作为企业来讲,我觉得有三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你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差异化,人家有你也有,只能是平面竞争。人家没有你有,这才厉害。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已经被过度竞争覆盖得严严实实了。在这种情况下,你想从别人手里夺阵地,难度非常大。你要找到一个新的阵地,和别人不同的,人家不可以复制的,那你会领先。比如,我们给神华找出了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煤炭资源和运输的联合。别的煤炭企业都没有铁路,就神华有自己的铁路,这是别人不可复制的。要认清核心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二,要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落实到对市场的控制。没有对市场的控制什么都白谈。所谓市场经济,没有市场就没有经济。从这个角度来讲,提升控制市场的能力,也就是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这是必须要关注的。

第三,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稳住市场,关键靠自主创新能力。

好了,我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