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和“大部制”改革(4)

核心提示:从1979年6月开始,撒切尔夫人开始在英国进行政府改革,拉开了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变革的序幕,改革迅速蔓延到全球,大多数国家都被融入到公共管理变革的潮流中。20多年来这个变革最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大刀阔斧地对政府架构进行整合,裁减机构和人员,在政府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推进公共管理社会化、市场化等。

我们普遍担心的是实行“大部制”以后,能不能有效地遏制部门利益?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有人提出,审计机构不应该放在政府,应该放在人大,这样人大对政府的审计会更具有权威性,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审计也是放在议会体系中的。我也认可这种看法,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进行调整。现在把审计署放在政府内部,这些年的审计风暴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老百姓高度认可,但明显受到一些政府部门的抵抗,因为审计署毕竟只是国务院的一个部。所以,遏制部门利益还需要通过加大对政府部门权力的有效制约来解决。通过“大部制”的管理模式,能够解决部门利益中的部分问题,在解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这些问题上是非常有效的。但要想有效遏制一个大部整体上的部门利益,必须通过新的办法来解决,不能通过“大部制”这样一种改革模式解决所有问题。

三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政治生态环境下,需要政治层面改革的配合,“大部制”改革才能够顺利推进。我认为“大部制”的发展,如果从更有效这样一种思路考虑,应该跳出政府,应该从党、人大等整体考虑,这样对我们未来的管理可能更有效。就像我前面讲到的,中纪委和监察部是跨党政的合署办公,这些年来成效是显著的,以后这种跨党政的“大部制”也可能会出现。比如,组织和人事,文化和宣传,审计和人大。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也许是下一步大部制改革中应该思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把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纳入到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中,从国家权力结构上进行调整,这样也许更具有长远性。

四是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也至关重要。我们要推进“大部制”改革,如果不解决改革推进策略问题,不解决改革的方法问题,也可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总结一下过去这五次改革,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与我们改革推进策略不到位有关。比如,1987年以后,我们把事业单位改革和行政改革分开了。事业单位涉及到一百多万家机构,涉及到两千几百万元财政的大头。现在全国行政机关每年的公务员招考成为全球第一考,几十万人竞争一万多岗位。政府内部出现了职位空缺,可以内部竞争上岗,也可以面向社会进行招考,但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还是铁饭碗、大锅饭,还在不断地往里面调人,没有像政府部门用人那样坚持考试,事业单位改革明显滞后,使得有些地方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在事业和行政之间搞数字游戏。

行政体制改革只能解决政府管理层面的一部分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政治层面发生联系了,没有政治层面改革的配合,光靠行政体制改革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难道仅仅是行政改革能解决的问题吗?如果没有干部选拔机制、考核机制的改革,评政绩讲形象就很难得到遏制。

因此,“大部制”改革要解决其推进策略和方法问题,构建决策执行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包括事业单位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的改革乃至政治层面的改革,都应该进行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整体推进。就像十七大报告讲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时候说,要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方案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整体设计、整体推进,最大限度地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我看来,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的服务对象广泛、外部呼声比较大的部门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而且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定位进行有机的结合。

从改革的上下衔接来看,由于我们是单一制国家,上下级步调一致,所以中央要先行一步。2008年三月份,新一届政府组成以后,部门之间肯定会有整合,涉及到目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国家急需要解决的这些部门可能率先整合。2008年后半年以后,地方才会陆续启动,首先是省,然后是市,最后才慢慢到各级县,中国改革一向是自上而下的。此外,先改革重要领域,比如说金融领域,能源领域,运输交通领域,这是我预测的三个有可能率先实行“大部制”的改革领域。

这就是我理解的“大部制”改革的四种难点,如果我们能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好,我想中国“大部制”改革还会不断向深入发展。

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