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韩康:经济学家谈和谐社会的构建(3)

最近五年,我国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没有多少变化,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的变化也不是很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市场的情况没有多少变化。但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城市的现代化时间表都在大大提前。我真的不是很理解,我们讲的现代化是什么?是中国的现代化。大城市的现代化都实现了,有意义吗?没有带动农村啊!至少在宏观上完全没有带动,这就是二元经济。大家想想,这样下去很危险。就是说,我国人群的主体不在城市,如果城市是我们人群的主体,这个时间表提前可能是个好事,但中国人群的主体在农村,农村的人口占的数字比现在统计上要多,不是什么只有三分之二,我觉得至少有四分之三、五分之四。到城市来的很多民工是一种边缘化的城市居民,他们没融入北京社会的主流,还要回去的。这么算起来,这么大的一个群体,离现代化这么远,很多地方温饱还没有解决。我们的大城市纷纷把现代化的时间表提前,这不是开玩笑吗?所以,城乡的断裂造成两大人群之间生产水平、经济水平、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完全出现不同轨道的发展,那么,我们的现代化真的能搞下去吗?所以,城乡的和谐发展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头等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背景。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从容整洁,管理民主,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是什么?是中国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我认为有三大历史课题,这三大历史课题不是只有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在做。中国进入近代发展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三大历史课题,这些课题我们大家都在做。第一就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土地所有制、土地产权;第二个层次是有了土地产权后,还有一个有效率的土地使用形式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农民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首先是农民生活的温饱,解决数亿农民的温饱可不是一件小事情。第三个问题就是解决温饱之后,怎么解决农民货币收入的持续增长。第一代领导人在这三大课题中解决最好的是农村的土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问题的所有制,用革命战争的办法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所有制,完成了孙中山老先生最初提出的平均地权。这是毛泽东老人家留给我们的遗产。如果土地所有制的革命很不彻底,现在土地还都是私有化的,那我们今天搞建设的成本这么低可能吗?邓小平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小平的贡献,第一是解决了有了土地之后的一种有效率的土地使用形式?D?D土地承包。其次,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条件下,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今天搞新农村建设,从历史任务的区分上,我们现在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持续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使农民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关系、经济体系之中。把这事做好了,才能把城市的现代化和农村的现代化衔接起来。

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区域之间怎么发展。大家知道,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是历史造成的,自然禀赋造成的,东西部地区的历史条件、人文条件、社会发展条件甚至文化条件都不一样。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呢?采取宏观一刀切,微观齐步走,穷的地方政府给钱把你拉平。但改革开放之后,小平同志采取了区域先导性发展,就是有条件的地区先搞起来,把特区搞起来,把沿海地区搞起来,把各类开发区搞起来,包括北京也是这样,有条件的先搞。这样大概搞了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地区之间出现了发展的极大不平衡,而且出现了发展的裂度。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先导性的发展到地区协调性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西部大开发、老东北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的背景,就是由中央通过财政补偿、转移支付,使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这大约搞了十年左右,又发现一个新问题,就是东中西部所有的自治区,包括北京在内,大家都在互相模仿,中部模仿中部地区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模仿中部地区,出现了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发展大致相同。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38个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的相同度为87.6%,其中汽车、电子、化工、能源、建材、高科技园区这个产业的相同度接近98%。什么意思?就是说不管是海南,还是西藏、广东、黑龙江,还是中部的河北、河南,大家都搞汽车、搞电子,都搞化工、搞能源、搞建材、搞科研,这个选择的相同度接近98%,出现了国土全方位、同梯度、同力度的开发。这就带来问题了。什么问题呢?

大家知道,中国是西北高、东南低、最后入海的96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有一个环境生态的分布,特别是我们国家的两大文明河流黄河、长江,是从西北向中部、东南部,最后入海的,它们的基本生态环境条件是不同的。有些地方不适合搞这种深度开发,但大家都在搞,在模仿,产业的高相同度就使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进一步的深度性破坏,特别是黄河长江的上游,你要开发,我也要开发。广东人搞汽车就不允许我们西北地区搞汽车吗?你搞加农业我也搞,你搞加工业我也搞,就使本来这种不该进行、不具备深度开发条件的区域的整体环境受到破坏。所以,“十一五”规划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战略,叫区域总体战略,六中全会决议中专门讲了地区经济发展要坚持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这个总体战略就是说,要把我国9600万平方公里划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第一块是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主要是经济增长重点转变的、科技开发的重点,精细化加工的地区。第二块是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是资源环境承载力比较强的地区。第三就是限制开发区。这一块的开发是受到限制的,主体功能是涵养生态环境,而不是经济开发。比如说两河的上游。第四块就是禁止开发区。这是国家法定的自然保护区,有人把它叫做无人区。这是一个很高明、很有深意的战略,但我个人认为制定的稍微晚了点儿。为什么?因为你把他划为限制开发区了,但他正在那里大规模的重点开发怎么办?你把他划为禁止开发区,但他在那里大规模的优化开发、重点开发你怎么办?不过这也是亡羊补牢。中央是有战略远见的。那么,这个主体功能区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模式,最大的难题是生态补偿机制。

大家可能注意到,“十一五”时期开始,生态补偿的问题开始慢慢地摆到桌面上来了。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按照中央的配置都在什么地区呢?在长江黄河两河的中下游。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在什么地方呢?在两河上游,甚至在源头。问题在于,两河的中下游、沿海地区是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收益拿得最多的地区,而两河的上游呢?要涵养生态功能就要付出成本,本来发展水平就低,谁给我补偿成本呢?让我自己补偿,那不是差距更拉大了吗?所以,“十一五”时期必须认真研究生态补偿机制,这个生态补偿包括法律性的补偿,水权怎么搞。从水开始,无偿低价用水的时代我觉得早就该过去了。我们的自然资源怎么搞?北京风沙的两个源头已经清楚了,一个来自外蒙,我们没办法,需要国家去搞,还有一个来自内蒙,那个源头环境的治理也应该是北京良性的发展程序里面的。如果我们不管这一块的话,北京的整个大气的生态环境想得到根本性的改良,不可能。四川的同志提出如果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这样搞,我们缺水20%。20%是什么呢?是老百姓的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如果这样低价的补偿我很难承担,因此需要大家坐下来谈怎么补偿。我们讲的是规范性的补偿、合作性的补偿、归置性的补偿,这个生态补偿机制将成为“十一五”时期搞好地区经济协调的一个大课题。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