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国内外有什么样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今天,我结合自己的研究,分四个部分向大家做个汇报。

第一,循环经济及其有关概念。

首先讲一讲什么叫循环经济。什么是循环经济,对于它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的说法。在2002年第二届全球环境基金(GEF)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最小的资源代价发展经济。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的讨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什么是广义的?就是不仅仅在生产的末端,而且要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一是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强调环境友好,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它是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这么定义?因为循环经济是一个组合词:循环是生态学上的概念,是讲物质循环的,比如大家常见的日出日落、生生不息,就是循环问题。经济学讲不讲循环呢?也讲。经济学讲的循环是指增长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比如一个增长周期,一阶段高一阶段低,比如我们国家在“九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是七点多,按当时的流行说法叫“七上八下”;现在公布的“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8.8,相对说来是一个高增长阶段。我为什么要将循环经济定义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呢?大家都知道,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通过劳动、通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才能创造财富。因此我们把循环经济定义为“围绕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当然也有狭义的概念,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国内也有人讲狭义的循环经济。我在1999年前后写文章时讲的主要是这一块,也就是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问题。现在还有不少人这么看循环经济。这两种认识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关键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下面我讲一下循环经济的原则问题。循环经济按照科学家的说法就是按照生态规律来安排经济活动。生态规律中那些与循环经济有关呢?我们需要研究三个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如在大自然中,草是生产者,吃草的羊、牛是消费者,分解剩余物的是分解者。中央台有一个节目叫“人与自然”,经常介绍非洲大草原上动物的情况,我在非洲也看过。在大草原上的确有一种和谐的景象:斑马一般都跟羚羊、骆驼在一起;草原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参与自然循环,没有留下自然不能降解的任何东西。我们讲按照生态规律延长产业链,就是按照这种规律设计不同的产业链。我们经常说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是一种典型的食物链的例子;像这种食物链有很多,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工的;人工的就是产业链。循环经济是一个生态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这也是需要讨论的。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研究循环经济的人很多都在研究物质循环问题。我个人认为,既然是经济活动就一定要按经济规律办,因为对不同的主体来说,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方法、途径不一样。下面讲循环经济遵循的原则问题。

首先讲宏观原则。第一个是成本原则,也就是要考虑经济成本。比如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布局,通过减少重复建设,可以降低增长的成本。这是我们国家现在关心的话题,要低成本增长,也就是尽量减少发展的成本。资源投入是成本,环境也是成本。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在搞循环经济试点,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了通知,第一批试点单位有82个,有综合的,有冶金的、有色的、化工的、煤炭的,也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也有省市试点,如山东、江苏、辽宁,还有地级市。有些地方提出发展生态工业,提出建废物交换中心。循环经济在表现形式上是要让废物变原料,这是要考虑成本的:如果你的废物比原料还要贵的话,这种交换就不会成功;就是政府强制把产业链建起来了,以后也很难运行下去,因为赔不起。

第二个原则叫生态效率,要考虑物质因素、考虑能源。在研究循环经济的时候,国内有专家提出,循环经济是不成立的,理由是能源不能循环。确实能源利用是不能循环的。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利用能源主要是用热能,而热不能循环;假如能循环,永动机早就造出来了,事实上是造不出来的,因为它要遵循物质守恒定律。

第三个原则是环境友好。这里要涉及好多相关的名词。“预防为主”是老名词了,我们国家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就提出这一概念,当时提出的环境保护工作的32字方针,就体现出“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有“零排放”的概念。所谓“零排放”是说在整个园区、整个社区可以做到,比如垃圾、废水不要排到社区外。第三个概念叫“后碳经济”。煤炭、石油、天然气用的主要是炭,现在的趋势就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我们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从2006年1月1日实施。国家将专门为这个法的实施设一个基金,由财政部具体管理,一年大致20亿元的经费。各地也在规划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我们延庆这个地方风力资源丰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当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受到成本的制约,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设基金就是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第四个原则是技术跨越。“技术跨越”的概念大家很熟悉,我们经常听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想解释一下:技术跨越是可能的,发展阶段跨越是不可能的。技术跨越大家都能感觉到,比如我们用的手机,现在有移动电话、程控电话,但电话最初是手摇和拨号的,年长的人都经历了那个阶段,电影中也能看到这样的镜头。现在就不用手摇或拨号了。计算机技术的跨越最为明显,网络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发展阶段跨越是不可行的,我们常说“饭要一口一口吃”,就是这个道理。换句话说,“一口不能吃成个胖子”。有人讲过这么一个笑话:有个人吃了五片面包吃饱,他心里就想,早知道如此前面四片面包就不吃了。这现实吗?不现实,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发展是一个积累过程,我们想跨越某一个发展阶段是不可能的。

下面讲循环经济的微观原则。循环经济怎么发展?在微观上它有什么具体的操作办法?这里列了八个概念: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减物质化、再制造、去毒物、可降解、无害化。现在很多人提循环经济的3R原则、4R原则或5R原则,我认为那不是大的原则,而是工艺、技巧问题。大家知道得最多的是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它们最初来自于垃圾的减量化,垃圾里有用东西的再利用,或循环利用。中国工程院的徐滨士院士提出了再制造问题。实际上,这一做法在国外最初来自于武器的再制造,也就是大炮、坦克等的再制造,把易磨损的零件去掉,通过加工制造形成新的武器。同样,汽车报废以后,发动机可以再制造。科学家计算了一下,再制造可以利用原来价值的85%;如果回炉就只能利用3%,实际上是卖一堆废铁;比较一下当然是再制造好。还有产品生产中去毒物问题,还有可降解的问题。现在欧盟出台新的指令,禁止有毒物的使用。任何产品中都含有毒的物质。例如,大家都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里面含有多少有毒的物质?有六七十种!因此,需要我们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可降解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国家从前发过一个文件,禁止生产塑料饭盒,要开发可降解的替代产品,最后的结果做得不太成功。原因有两个:一是替代产品在防水、强度等方面不行;二是成本高,比原来的饭盒贵,拿到手上也没有原来的感觉好。当然,要考虑可降解的物质确实很多,比如地膜问题,如果不回收,在地里就成了“白色炸弹”,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开发可降解的产品。现在有好多人一讲到循环经济的原则,就提到第一位的是减量化。这里的减量化指什么?指万元产值消耗的资源要减少,是有分子分母的,把分子、分母的内容说全是效率的概念。现在让大家减量化,比如说减少废物排放,由于我们现在消费的没有人家多,当然排放也没有人家多;让我们减少消费,这不可行,也不利于发展。

循环经济是环境战略还是资源战略?现在我们国家有两个部门在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分别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的。最早倡导循环经济的是国家环保总局,1999、2000年他们就开始宣传抓这个工作。中国环境报上曾经出现过“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的提法。我认为这有点夸大其词,说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容怀疑,但有些东西还要“末端治理”的。把环保的重点从末端延伸到整个生产过程,这是个进步,但是并不排除还要产生废弃物,还要进行末端治理。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比如说人吃了东西以后总要排泄,不可能光有进的没有出的,那样会被胀死的。国家发改委主要从资源战略出发,抓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上第一次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来了。循环经济侧重于资源战略,因为它追求的不是简单地减少资源消耗,而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是经济、资源、环境一体化的经济。

循环经济只是国家的事,或者只是企业的事吗?我认为跟每个人都有关。无论是节约资源还是环境友好,都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现在有人把什么都说成是循环经济,有关没关的都算循环经济,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在循环经济的名义下上项目。这是需要注意的。

在循环经济研究中,现在有一种“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的提法。这个概念对不对?我认为是偷换概念。我问过一些专家,从什么角度提的“小循环”?得不到标准答案。循环经济是从物质循环或者产业共生关系角度定义的。如果我们从物质循环这个角度去考察一个企业,比如我去过一个企业调研,他们有生态农业、有生态工业,还有环境服务业,也就是环保产业,这些产业是跨领域的,是完全的物质大循环。现在关于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提法,跟物质循环正好相反。关于“小、中、大循环”的提法,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的文件里都没有出现。比较规范的用法是企业层次、社区层次和社会层次的物质循环。

有人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清洁生产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这个角度看这两者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清洁生产主要在一个企业内部推行,而循环经济可以把几个企业联起来,形成产业链。我们国家有《清洁生产促进法》,是2002年批准,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但清洁生产主要从技术上考虑,而循环经济属于经济的。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的清洁生产,远赶不上现在的循环经济“热”,现在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循环经济,原来清洁生产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有一个理念上的差异,原来清洁生产提的是“从摇篮到坟墓”,现在循环经济提的是更绝妙的词:“从摇篮到摇篮”。后面的摇篮跟前面的摇篮不一样,就是说如果你的某种东西用旧了,拆了怎么用,要标上它的成分,要直接为再利用提供条件。所以,在理念、方法、实施途径上,循环经济比清洁生产有更高的要求。

循环经济是中国的“特产”,我个人的说法是中国的倡导推进了世界的研究。有人总认为,中国能紧跟国际潮流就不错了,还能引导国际潮流吗?我认为,在循环经济这一点上,确实是中国推进世界的研究。比如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曾开列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这个题目,参加研究的外国专家最初不知所以然,通过合作研究,外国专家将中国的案例向国际介绍了。另外,2005年上半年我到联合国环境署去参加中国循环经济项目的讨论,听说他们要把循环经济作为国际合作研究的重要内容。现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许多双边合作,也把循环经济作为重要内容。因此,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国走在了前面,推进了世界的研究。曾有外国专家问我,循环经济也好、生态经济也好,国外还藏在学府,主要由教授们研究,中国的情况如何?我说,中国是把它作为战略加以实施的,我们出台了国务院文件,主管部门有具体的人管这件事,国债投资有支持,我们不是仅仅停在口号上,而是在真抓实干的。

我对媒体说过: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这里要解释一下。国际上可持续发展有三次浪潮,标志性的事件是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2002年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这三个大会中国都有代表团参加。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后,到1973年初,我们国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但是,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更不用说形成浪潮了。当时国际上有一个说法,是印度总理因・甘地说的,叫做“贫困是最大的污染者”;国内有一个说法:“污染是资本主义的事情,社会主义要解决吃饭问题”,不少人当时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有污染”。我们现在回过头看一下,污染实际上跟主义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阶段的污染程度并不比谁差。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第二次浪潮开始后我们国家就有了比较多的动作,比如出台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等,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我认为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次浪潮,国家做了很多的事情。现在国家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前些年出台了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等。这是我们的第二次浪潮。

归纳一下,循环经济是什么?是一种发展思路,一种新的增长方式或增长模式,还有一系列产业形态。发展思路是谁说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说的,“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这里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发展理念,一是经济增长方式。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