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经济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2)

摘要:其实“大小非”是股改的伟大成果,而且“大小非”股票流动是股改之日就公布的事,股市泡沫的时候股评家们就把这事给忘了。中国股市的问题不是出在“大小非”上,而是过去泡沫太大;现在,美国首先减少的是奢侈品消费,对必需品和低价格消费品的需求反而会增加,这是我们的机会。

在一次专家座谈会上,领导人非常明确地讲,现在要想的是三年之后的事情,不能说“一保一控”的政策实行了,明年经济的增长就完全恢复了,完全不再往下滑了。经济增长速度从12%到10%,甚至明年跌到9%,那是几千亿的产值,这意味着一大批企业、一大批产业可能会受影响。目前来看,有些区域、有些城市会出现一些企业倒闭、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

针对当前的一些问题,也是为了长远发展,为了缓和调整的力度,缓和调整过程中的痛苦,当然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最近关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政策的调整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在我看来,这么做的意义还在于把民间金融这一块放开一点,新成立一批民营的贷款公司,使民营的、地方的、中小的金融机构得以发展,让中小金融机构起的作用大一点。这在一定意义上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今后长远的发展,顺便缓解近期内对一部分企业、产业调整过度的问题。

沿海地区的成本增长确实比较快一点,劳动力的生活成本大部分提高了,公司的成本相对来讲大幅度提高。因此,现在鼓励内陆省份特别是沿江省份的一些地区,加紧实行一些政策,促进企业的区域间转移,这样使制造业的企业能够进一步留在中国发展,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这就是目前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市场经济总会有波动,过去我们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时也有波动,我们的市场经济总的来说波动还比较小,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没有形成大幅度的泡沫。现在我国不管是跟美国、越南还是跟印度比,我国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我觉得我们应该增强信心,不必过度紧张。国际上有人说,越南出事了,中国会不会出事?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事情,中国的情况跟其他国家的情况确实不一样,这几年我们自己主动调整的能动性比较强。

前些日子国外的一个经济机构还做过访谈,专门问这个问题:跟亚洲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经济政策在哪些方面比较有特点?我想了一下,发展中国家制度上的问题都大同小异。跟日本、韩国比起来,这些年我国一直比较稳健,没撒着欢地把经济弄得过热,没有“别人出事,我们不会出事;别人会危机,我们不会危机;别人出泡沫是坏事,我们出泡沫是好事”的那种心态。韩国先是大规模的借债,搞大规模的综合性商社,欠了大规模的外债搞出一个泡沫,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去又搞一个消费信贷,为了鼓吹消费市场搞一个消费泡沫、信用卡泡沫。我国历来各方面都相对比较稳健,刚有一点事就去管管,行政干预多一点,经济整体上的波动小一点,这就是我们的特点吧。也许相对损失了一点效率,但发展中国家不愁不增长,就愁增长过快,出现危机,打断经济发展,十年二十年起不来,这个损失就大得多了。但我国这种机制特殊性要求政策制订者比较清醒,比较低调,比较谨慎,不被眼前的一些繁荣所迷惑,要想到后面的这些问题。

外部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现在,大家都关心美国的情况怎么样了?美国的危机还远远没有到头。美国政府救市目的只是挽救了金融系统的崩溃,这个时候政府出手,无论如何是防止了一件事情。我们先不说它过去犯了什么错误,过去的错误是整个美元制度上有问题,掩盖了这些风险,这些可以等危机尘埃落定以后慢慢去梳理。

现在各国出手来防范金融系统的破裂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做的。从决策当局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因为全世界都有共同的利益在里面。

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看,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真的可能像大萧条一样,整个金融系统一破裂,整个经济就会陷入停止了,那个恶果确实不堪设想。美国联储主席叫伯南克,他为什么出狠手来救这些金融机构?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大萧条,他研究的就是大萧条,他知道金融链条断掉之后的后果是什么?所以现在他的政策只是去缓解这件事情,不让金融链条破裂,让金融系统继续维持工作,这使得除了金融部门之外的那些实体部门,比如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一般老百姓的消费,包括美国的住房市场还能够运行,也就是还有润滑剂能够运行。

这个金融援助的本意确实不是想救这些金融机构,当然现在客观上缓解了金融机构死亡的过程。美国政府把这些债务按照市场报的价剥离出来,过了危机之后慢慢地来卖,跟我国过去把国有银行的坏账剥离出来,成立几个资产管理公司慢慢地去卖是一样的道理。其实我国当初那样做是跟美国学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也做过,当时也是房地产泡沫,采取的措施也是剥离出来,慢慢地再拍卖、再清理,然后改规则。

但并不是说因此就没有危机了,并不是因此美国的经济就不下滑了。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过程还没有完成,房地产泡沫破裂对其他部门的影响,特别对实体部门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显露出来。美国政府出手采取措施,它只是使这次危机不会陷得太深。前段时间老有人问我,你们分析觉得美国次贷危机最后会有什么结果?会不会大衰退?我说,不会。不是因为美国的问题不严重,美国的问题完全可以和1929年大萧条之前的情况相比,但唯一不一样的是,1929年没有宏观调控,1929年没有政府政策,现在的宏观经济学和现代宏观政策都是在大萧条的腥风血雨中产生的。

从经济的角度看,现在我国跟西方世界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出口、投资等各方面的经济活动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世界经济大崩盘,我国可能也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基本的情况是,美国经济经过这样一些运作,不会出现大的崩溃,但会出现萧条,增长速度会明显放缓。美国前一阶段的宏观政策还真是把美国经济增长的时间拉长了,包括去年年底政府的一揽子减税计划,到今年年初开始起作用,一直到上个季度,美国的增长速度有3.3%。欧洲开始负增长,日本开始负增长,美国还真是保持一个正增长。现在大家一般的估计是今年后两个季度和明年一年,美国经济最好的情况是零增长,1%的增长。坏的情况可能出现衰退,就是负增长,不会是-5%、-8%,不会是那种大萧条的负增长。

这对于我国经济当然会有影响,从实体部门到金融部门对我国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而这个影响相当复杂,不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对我们完全不好,是非常大的一种冲击或者是压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降1%,我国对它的出口就会降5%—6%。但现在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占我国出口的比重在迅速下降,我国对其他一些经济体的出口比重在提高,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两年我国货币的升值。人民币去年加快升值就是因为美元在加速贬值,结果导致了我国跟美国出口的关系调整很快,对它的顺差减少,但对欧洲区和其他地区的贸易顺差在增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国现在的贸易顺差还不下降。综合来看,我国的综合有效汇率没有怎么变,对其他地区的贸易在增长,特别是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那些国家,我国对他们的出口在大幅度的增长。

从企业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我国出口正在想方设法地多元化,别拴在美国这一个市场上,用其他货币计价的那些区域可能是我们的增长点,我们的政府应该更多地帮助企业在那些区域开拓市场。当然开拓市场多了,贸易摩擦也多了,比如现在我国跟欧盟的摩擦也多了。现在欧元区在负增长,日本也在负增长,受美元影响的这些地区都会有负增长。如果我国采用适当地多元化贸易结构,我国出口也不一定减少很多。

美国这一次的危机,给美国人的信心是很大的打击,他们对收入、就业的增长的信心已经是大幅度地丧失了。而且住房市场的泡沫一破裂,对美元的消费和居民的收入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从1995年到2005年十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鼓起来这个阶段中,美国的家庭从债务重组中抽出来的现金有九万亿美元,平均起来大概相当于每年10%左右的GDP。把10%的GDP现金提出来消费,对于美国的消费是多大的刺激啊!现在美国消费市场大幅度下跌的原因是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大幅度下跌,对未来的预期是零增长、负增长。在这样一个预期下人们会大幅度减少消费,首先减少的是奢侈品消费,而对必需品和低端价格消费品的需求反而会有所增加,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因为我们现在生产的主要还是低价的非奢侈品。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