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今天,围绕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这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问题,谈一下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今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全会的中心议题就是提出了我们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这个《建议》贯穿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先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在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非常明确地提出,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未来十年统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是科学发展观。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个人体会,科学发展观已经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我们又有了新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也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个指导思想。所以,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反映了我们党的与时俱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到今天,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就是科学发展观,要用它来统领我们的各项工作。可见这不是一般的口号,不是一般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到底是什么发展观呢?它有什么最重要的特点呢?我们说,它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怎么理解这四个字呢?我认为有两条,第一条,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说,我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政治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发展呢?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第二个含义是:人是根本的手段,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这两点一个是从目的的角度讲,一个是从手段的角度讲。从目的的角度讲,人是根本的目的;从手段讲,人是基本的手段,要提高人的素质。有人可能要问了:现在说人是根本目的,那有谁说人不是根本目吗?我们说,以前的发展观对这点强调得不够,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片面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忽视了人们的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忽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忽视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忽视了拆迁中的人的利益,结果就想着赶紧把楼盖起来,让人赶紧搬走,却没有在盖楼的同时考虑到人的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针对我们发展中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有针对性的,是针对发展中不够科学的问题提出来的。我们的发展最主要靠什么呢?应该靠人的力量。可是,也有的时候在一些问题上不是这样,往往认为有了钱、有了东西,就可以把事儿办好了,这种观点不是以人为本,是以物为本。而以人为本是说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最重要的手段是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把人的积极性提高了,把人的素质提高了,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前一阶段发展中是不是存在着重物轻人的现象呢?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提出来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观,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是科学的发展观,正是为了发展要以人为本。所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主要的特点和内涵。

正是根据这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基本思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就要走向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社会发展模式。我们给和谐社会先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既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又是一个狭义的概念。这是对和谐社会概念的一个简要的说明。然后,我们再对它分四点来展开:

第一点,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最美好的理想社会。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胡总书记提到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如,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图景;《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话反映了中国古人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那就是人都不单亲他自己的亲人,不单爱他自己的孩子,是要所有的老人都能够有所养,所有的壮年人都在社会上充分发挥作用,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得到成长,所有的孤儿、寡妇、光棍、残废人都能够有人照顾,这么样一个社会叫做和谐社会。中国人在古代就幻想着未来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也设想着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全世界和谐的社会。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和谐社会,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提倡社会和谐的社会。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战略策略,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从我国古代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设想,从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从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这三方面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

第二点,和谐社会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就不是非常遥远的未来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共产主义社会到现在需要多长时间呢?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一代人我们按30年算,10代人就是300年,50代就是1500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都需要这么长时间,那今天谈和谐社会是不是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还得从我们的眼前进行理解。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我理解,这个全面小康社会可以是一个初级的和谐社会,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有一个高级的和谐社会,那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还有一个目前要奋斗的标准比较低的一个初级和谐社会,那就是到2020年达到,还有15年时间。如果现在40岁,55岁时我们就能够见到一个和谐社会了。这个和谐社会是什么呢?是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比2000年翻两番,我们的政治更加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胡锦涛总书记对这个和谐社会提出了六个特点:第一是民主法制。2020年我们的社会是民主法制社会,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的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的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的调动,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第三个特点就是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第四个特点就是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第五个特点是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第六个特点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生态保持良好。这六个特点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特点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也就是到2020年我们奋斗的目标。在提出和谐社会以后,有一些同志讨论说这个和谐社会标准太高了,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为它奋斗太渺茫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远大的目标,又是一个近期的目标。远大的目标就是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差别,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没有城乡差别,完全是公有制,没有国家,也没有法,完全靠自觉维护人们的关系。这是非常遥远的事情,是我们的理想。而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是到2020年,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离我们比较近了。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