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3)

核心提示:形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才叫文化。保证员工的生命健康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先把底线保住,然后再搞更高层次的捐款、慈善等社会活动。国外的安全管理非常严格,员工如果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即使没导致事故,只要被别人检举出来,员工和企业领导都要受处分。

我有一次到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去,在车间看到几个师傅在说,外国人的命真值钱啊!什么意思呢?原来有一台进口设备坏了,咱们修不了,请外国专家来修。结果外国专家的操作过程那叫一个繁琐,穿着安全服,安全帽,系着安全带,从上到下打扮整齐了,然后架上一个三角梯子,把梯子架好,左右推了推确认不会发生滑动后,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水平仪,往梯子上一放,确定横杆是水平的。我跟那几个师傅说,不要嘲笑他,他的命值钱,他在家里面是父亲、丈夫、兄弟,我们也一样啊,如果人死了,他的家庭损失和我们家庭的损失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的安全意识比我们强,他知道登那个梯子承担着什么责任,首先对他自己负责,其次对他的家庭负责,还要对现在干活的这个企业以及派他来干活的那个企业负责。

国外的安全管理非常严格,员工如果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而导致了事故,或者没有导致事故,但被别人检举出来,不但员工要承担责任,企业领导也要承担责任。

第三,安全文化推动安全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安全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为什么安全科技的发展必须用安全文化来推动?有什么样的理念才会上什么样的设备,有一个先进的文化理念,所上的科学技术手段就能适合社会的发展。

推动安全科技的发展是两个方面:安全科学和安全技术。现在,我们对安全科学重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不用学习安全科学,靠经验管理就足够了。最简单的一个安全科学就是轨迹交叉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同时同地发生就会导致事故。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两者的排列组合出现四种状态:人安全,物也安全,事故不发生;物安全,人不安全,事故不发生;人安全,物不安全,事故也不发生;人不安全,物也不安全,事故发生,这就是轨迹交叉理论。

不研究安全科学,就会出现一系列管理中的不当。比如有一个电力生产单位,如果出现电器误操作,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一种是人身伤亡,一种是造成大面积停电,导致社会经济运行不正常。于是单位下令,出现严重电器误操作的一律下岗回家,取消劳动合同。应该说这样的决定没有问题,因为事故的后果太严重了。但有规定就行了吗?有时候压力过大会导致人的心理失去平衡,改变正常的运作状态。我们看奥运会时发现,有的运动员在比赛时发挥很好,而有的运动员是训练型运动员,训练的时候,所有的球打得极漂亮,到比赛时却一个也打不出来了。为什么?有的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强,有的人相对较弱。

我们对一个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中度以上的压力感占50%多,只有40%多的压力感属于正常。应该有点压力,但不要太大了,过度的压力就使人失常,这是一种安全科学,不研究这个,一味地用压力来解决安全,不考虑它的副作用,不一定能起到好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的可靠性不如物的可靠性,刚才我们说了轨迹交叉论,在人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时候,用物的安全来保证事故不发生,也就是说提高物的可靠性,用物来保证本质安全。

第一,防误装置。即使出现误操作人也不会受到伤害,经济上也不会受到损失,这样的做法很多。像刚才我们说拉错了闸的,现在换另外一种方法,在操作之前,把调度令一步一步输入计算机,输完后再验证一遍,确定没有问题后,做出一把电子钥匙,拿着这把钥匙去操作,这样就不会出事故了,这就是防误操作的装置。

第二,故障安全法。比如防火门,这边着火了,那边的门落下来,尽量少烧一点东西。在西班牙访问的时候,我们包了一辆车,每天早晨,司机拿出一张卡来插到仪表盘的槽里,晚上拿出来签个字再收起来。我问,那卡是做什么用的?他说,那是安全行车的记录卡,它记录跑了多少公里,休息了多少长时间,速度是多少。他们有规定,每三个小时必须休息半小时,规定每天最多跑多少小时,最多跑多少公里,连续跑只能跑6天,跑完6天必须休息一天。卡片记录下司机每天的行车情况,假定违反了规定就要受处罚,这是用技术手段保证行车安全,免得疲劳驾驶。现在我国交通事故里,疲劳驾驶占得比例越来越大。

1959年,沃尔沃推出了由NilsBohlin发明的安全带,改变了整个汽车世界,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最大贡献的发明之一。这个发明充分体现了发明者的社会责任,Bohlin没有把安全带这项发明申请专利,而是贡献给了全世界。据统计,自从汽车上使用了安全带以后,在车祸中死亡的人数下降了70%。这就是一种技术保障,即使出现事故,利用技术避免事故的发展。现在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车祸死亡比例在全世界不算最高,也名列前茅。开车不系安全带的人很多,即使坐在副驾驶上,上了高速,很多人也不系安全带,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拉住车厢上的那个把手,就算出事也没有关系。我告诉大家一个数字吧,每小时50公里的车速,50公斤的人,假定突然之间发生碰撞,这个人撞出去的力有3吨那么大。

第四,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投入的增加。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安全经济的课题,安全经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你的投入会给你带来多少安全的效益,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你有多大的经济损失。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安全投入大约是1:7。日本相对低一些,是1:3左右。1:7这个比例很大,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安全投入产生的效益是滞后的,二是安全投入产生的效益是隐形的,因此使得急功近利的人不愿意投入。所以我们强调安全的文化,要有超前观念、全局观念。既然安全效益是滞后的,那么一定要提前投入,将来才能见到效益。要有全局观念,处理好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安全投入的问题,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安全投入包括资金、设备、人力精力等几个方面的投入。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这是北京市安全文化建设纲要里边提到的,纲要里有这样一段话,只有形成了政府依法治安、服务促安的监管安全文化,企业严格自律、遵纪守法的生产安全文化,市民关注安全、主动防护的社会安全文化,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美好氛围。

现在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我国横穿马路的时候,你看那些浩浩荡荡的人群里边,偶尔也有外国人跟着一块儿走。这就是一种氛围,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里,闯红灯是正常的,不闯红灯反倒是不正常的。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我觉得有点儿悲哀。

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我简单介绍一下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组织在谈到安全文化时提出三个阶段,有的分得更细一些,分成了五个阶段,我采用三个阶段来跟大家介绍。

第一,被动执行阶段。被动执行就是所采用的安全措施,所制订的安全规章制度,所进行的安全投入等都是被动的,都是执行上级的命令,不这样做就不行,为了保证不挨罚,为了让企业发展下去,不得不这样做。

第二,主动管理阶段。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主动管理或者管理主动,从一级领导到中层干部到直接从事安全工程管理的工程师都已经知道:安全非常重要,必须要狠抓安全。也就是说,在管理层上已经主动了,但员工仍然是被动的。

第三,全员自律阶段。包括普通员工在内,所有的人都自觉抓安全,全员自律,自己约束自己。我曾经到一个厂,这个厂正在建设期间,有一条大标语:能指出你违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但我在许多企业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调查就是这样一句话:发现他人违章,你能不能主动去给他指出?比较好的单位,有80%的人能做到;比较差的单位,只有50%的人能做到。在座谈中我就问他们为什么做不到,员工说得也很坦率:指出别人违章,那我得考虑考虑他将对我怎么看,假定他违章被罚了,他马上就找我来,都是你小子给我告的状。弄得我里外不是人,我何必去说。我又问,如果因为他们的违章而导致了事故,对他本人造成伤害,对他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对企业造成伤害,我们不应该给他指出来吗?员工们说:到不了那种程度吧!这就是一种文化!前面我们说三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还应该再加一句,帮助他人不被伤害,能做到这四条,就到了第三个阶段。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