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4)

核心提示:形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才叫文化。保证员工的生命健康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先把底线保住,然后再搞更高层次的捐款、慈善等社会活动。国外的安全管理非常严格,员工如果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即使没导致事故,只要被别人检举出来,员工和企业领导都要受处分。

安全文化建设

关于安全文化,我们介绍了很多舶来品,都是外国人写的,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一定要有中国特色。

有一个荷兰人通过对IBM在世界各国公司的研究,对各国的文化进行了一个测量,提出来一个跨文化指标。其中有四个维度。第一,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倾向于个人的观点还是倾向于集体的观点?第二,权力距离。有权的人和没权的人之间的距离是大还是小?第三,不确定性规避。对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你的规避意识是强还是弱?第四,阳刚还是阴柔,也有人说应该翻译为男人化还是女人化,或者事业型的还是生活型的,意思就是,你追求干出更多事业、取得更多成绩,还是追求更多的生活舒适。

如果用这四个维度进行衡量,我们在三个维度上特点明显。

第一,个人还是集体。我们国家更强调集体意识,这并不是说解放后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更加强调集体,多少年来我国的文化都是这样。在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时,我们要强调这一点,要考虑怎么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我们的安全文化、安全生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依赖集体。两类人依赖集体,一类人是弱者,弱者特别希望有个集体,自己在集体中能受到保护;再有一类是非常聪明的人,他需要团队。

第二,权力距离。中国的权力距离明显大于外国。传统文化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得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履行什么责任。中国从古到今,领导说话非常有分量,所以中国许多文件都写一把手责任制。这也是我国的传统。在安全生产里,要注意发挥领导的作用,特别是要强调领导观念的改变,领导安全文化观念的树立,这对一个企业的安全至关重要。

第三,不确定性规避。将来如果有了风险我怎么办?对于将来,我是不是提早就要有一些准备?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居安思危、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不强。我们甚至有人在不确定时也往好的方面想,不愿意说那些不确定的。比如,如果今天你出去要坐船,一般没人跟你说:千万别碰上风,翻了船。这样说不吉利。许多工人的不确定性规避意识都极弱,这就是现实,因此我们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

第四,阳刚还是阴柔。关于这一点我就不说了。

潜流安全文化

我认为安全文化建设之所以困难,原因就是潜流文化所起的作用被忽视了。

我们假定现在由领导主导的、由上级策划的这种安全文化叫做主流安全文化;员工心里所想、在下边的议论、在下边的行为方式叫做潜流文化。这种潜流文化不在表面,一般不能直接看到,但它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存在于员工个人或者非正式群体中。什么叫非正式群体?车间、班组、厂、公司是正式群体;三五一群、俩人一伙儿、一帮一派叫非正式群体。潜流安全文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大部分是消极的,我们要会挖掘其中的积极部分。如果要强行推动主流安全文化,潜流安全文化就会反弹。

潜流安全文化有时在深层次发挥着支配作用,上边说得再热闹,不如下边几句话,而且传播得很快,一个传一个,没有文件,弄个段子,就给传开了。

潜流安全文化具有不确定性,但也可能是安全阀。如果管理不好,它会经常惹事儿,上面说东,下面往西,潜流文化过强,会阻止规章制度贯彻执行,导致单位事故频发。如果管理得当,它至少是一个泄气筒,是一个安全阀,下面有意见就让他们说说吧,让大家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完就好了,现在压力那么大,还不许人说话,都憋在肚子里,可能又惹出别的事儿。

如果对潜流文化管理得再好一些,它还可以成为整容镜,把潜流文化里边的各种意见都拿过来,一条一条对照,看看能不能对进一步改进工作有所启发。

通过研究潜流安全文化,了解员工到底在想什么,建设一个双赢的安全文化。绝不能让员工认为,建设安全文化只是领导的事,它既是单位里的,也是个人的,是大家的。我们不能只强调一旦出现事故会影响多少产值,关键的是充分考虑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保障,把员工的安全劳动和个人、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我想强调一下,每次谈到安全文化时候,总有一种片面说法,把文化和制度对立起来,把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对立起来。其实,它们完全是一致的,关键就在于怎样管理。人的监督、制度、技术手段都离不开一些规范。制度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规则,一定要注意“社会”这两个字,为什么要限制每个人的行为?因为社会需要这样。另外一个解释是,人类社会为了有序进行,需要制订一些制度,用这些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制度就这样产生的,人类社会不能杂乱无章。

制度和文化有什么关系呢?制度是为了规范行为的,被规范的行为逐渐养成习惯,这些习惯最后升华成为文化,然后反过来,文化也会影响制度,制度再规范行为,行为再养成习惯,习惯再成为文化,就这样循环。所以,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的载体,而安全文化是安全制度的内化。制度和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千万不能形成对立。

简单再谈一下安全动机的激励和安全理念的确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望,这个期望就带来了一些需要,这些需要就激发起了动机,这些动机就指导着人们形成了一些理念,这个理念就导演人们的行为方式,然后行为方式又激发起了新的期望。这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讲的是我们工作的永无止境,而且这里面有一个因果关系。就说安全吧,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安全,这包括生命的安全、职业的安全,这种需要就激发一种安全工作的动机,有动机就形成了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指导着人们去做事儿,人们的行为在一定情况下又产生新的期望,这就叫做期望激发需要,需要决定动机,动机形成理念,理念导向行为。

好,今天上午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报告人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