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前面那句话,中国经济会不会从此进入一个长期的像日本一样的下滑,这是最关键的。
好了,我把危险情况给大家讲了。那么再看通货膨胀问题。所有的变化都来自通货膨胀,这是30年来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变化的一个关系表。就是通胀和经济之间的事情谁也好不了,不可能一举两得,你要想经济好,就有通胀,你要压低通胀,经济就下滑。那么今年以来,我是说咱们这张图表的最右端,就是今年这三个季度,这个整个表都是按年算的,每个点都是按年,但是最后的三个点,我是把它做成季度。可以看到,价格是下落了,红色的线价格转折向下,从年初的转折向下,但是蓝色的线也开始向下,就是这么个变化,不可能改变。
咱们国家有两次高通货膨胀,温家宝总理是心有余悸,大家看红色的两个尖顶就是1988年,还有一个1994年。在这一次通货谈论膨胀的时候,到底要不要紧张?我们的学者很多人说不用那么紧张,我们都曾经经历过20%多的通货膨胀,今年价格上涨只有8%,那么紧张干什么?温家宝认为,中国最危险的事情是通货膨胀和腐败。所以,什么都没有比控制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哪怕经济下滑,只要没有通货膨胀就行。1988年大家看,红色的超出蓝色的线,通货膨胀的线超过经济增长的只有两次,第一次超出的时候就发生了问题,然后赶快不顾一切的采取了解救措施。1989年经济增长下滑到了3.5%、3.8%,物价快速下滑到零,然后经济就安全了。政治其实当时也是很紧张,但是可以看到,通货膨胀背后对一个国家的决策带来的影响有多么大。在经济学界,有的人说,通货膨胀是政府剥夺国民的一种工具,或者是老百姓最害怕通货膨胀,政府不害怕通货膨胀。那是指的是过去,比如国民党溃逃之前,还有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恶性通货膨胀,是多用发票子来解决危机。其实现在早就不是这样了。现在政府怕通货膨胀远远超过老百姓,现在从战后以后,政府高度地防范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可以让政府垮台。
“两会”期间,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两会”期间,所有的热点、所有的意见、所有的题目像万炮齐轰一样,炮轰物价上涨,每年“两会”期间的民意调查,国家权威机构调查,这些年要么是腐败,要么是失业,要么是差距过大,要么是社会保障不足,今年变成了通货膨胀,而且通货膨胀这种冲击力不可忍耐,像火山一样,更加危险。所以温总理毫不客气地说,要把控制物价上涨。咱们没说通货膨胀,到现在,咱们也没有说通货膨胀,昨天通货膨胀下去了,他才说了。咱们国家从来不说通货膨胀,最多说通货膨胀压力,咱们都说物价上涨。那么控制物价上涨放在首要的位置,或者是重中之重的位置,说明我们多么厉害了。所以,在物价上涨的上面,我们高度警惕通货膨胀,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经济下滑。
但是反过来,物价一下降,经济一下滑,另外的问题就出来了,就是失业,1988年和1989年以后,当时就有乡镇企业大量地倒闭、关闭,农村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这还是次要的。更严重的是,1996、1997、1998、1999以后,朱镕基当总理的那段时间,把通货膨胀压下去了,贷款紧缩,然后生产下降,然后裁员、减少福利和减少各种东西,都是为了减少通货膨胀,最后大批人下岗、失业。大家都知道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失业和通胀这两个是相反的,失业下降,通胀上升,通胀下降,失业上升,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在也没有改变,而且在中国表现得更加强烈。
所以一个国家,到底是忍受失业呢?还是忍受通胀?现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有人说这两个事情不存在矛盾,你不存在矛盾,那你怎么解决好?你有本事,没有通胀,也没有失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它可以短暂的存在,朱镕基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承受了五年的失业压力。
到了温家宝,2002年的下半年,货币就放松了,放松了以后,一放松就很简单,物价一上涨,企业效益一改变,马上生产就业全部就上来了。然后2003年第一个季度,钢价各种生产资料的价格全面上涨,而且粮食也上涨。第一年,就出现了通货膨胀,2003年10月份的时候,就出现一次粮食暴涨,到处开始抢粮食。这一次还没有抢粮食呢,上一次已经出现了抢粮食。然后到了2004年的时候,物价上涨5.3%,也很高了,但是很快就掉下去了,为什么?他也采取了一个很可怕的措施,当时2004年的时候,非常严厉的行政措施。
我们现在分析,到底是把防范通货膨胀放第一位,还是把防止就业下滑放在第一位?没有搞清楚。我现在说这个标题是指上半年,我们压低通胀,把通胀放在第一位,现在市场经济下滑了,就是第三季度经济严重下滑。我到有的地方讲课的时候,我问大家,你觉得你的家庭更害怕失业呢?还是更害怕物价上涨?那大多数还是觉得就业重要,少数人觉得物价重要。各种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说,宏观决策没有一个一致性,从我们的角度上,根本做不到一致。而且认知不一致才是合理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忍受度来看的。我们现在讨论选择的时候,意见对立,同一个数字意见对立,那也是合理的。最后在对立过程中产生一个均衡点,大家讨价还价,争论不休,那就行了,不能一边倒。一边倒,要么就是大起大落,要么狠压物价。就像现在这个图表,在1988年的时候,“哗”把物价压下去了,压下去以后,就有失业,“哗”赶快再起来。1990年、1991年又赶快起来,那就是大起大落,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就是有一个制衡,有一个互动,我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使经济最后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所以,这些年,你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波动很小了,它处在一个双方都能够忍受的一个点上,这就比较好。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情况是通胀没有了,经济下滑了。
那么,通胀明显下滑,大家看这个表就很清楚,红色的线就是总的价格指数,现在是4.6%。最高点的时候,二月份的时候是8.7%。那么下降最厉害的是上个月,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长的点,下个月从6.3%下降到4.9%。这一次是一个决定性的变化,这个决定性的变化从6.3%到4.9%是怎么来的?大家看,上面这个蓝色的线,最高点猪肉有多高,整个的消费价格就有多高。而底下褐色的线,非食品就非常涨,没有变化。所以这一次的价格上涨,完全是猪肉价格为主的食品价格在这儿涨落。它涨得多高,消费价格变化就多高。到了夏天了,猪养肥了,大量出栏,它一下降,消费价格的数字也表现下降了。 前一年猪肉价格过低了,老百姓不养猪了,可是后来又想养猪了,猪肉价格又上涨了,就出现了这样的波动。但是非要把它看得更加深沉,说是经济发展过快,这是另外一种观点。经济发展过快,货币发行过多,投资速度过快,顺差过多,流动性过多,或者再往深点说,是收入增长过快,农民工收入增长过快,需求增长过快,等等这些原因造成了价格上涨,所以只有紧缩货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收入增长速度,才能够使得整个物价平稳。
这个措施是和1988年的情况是一样的,1988年的时候,当时的增长速度很高,收入增长很快,货币发行很高,然后一控制,全部下来了,退回去了。但是去年到今天的物价上涨是这样吗?咱们就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控制经济增长过快,控制物价上涨从局部变成全部,就是害怕从食品上升到日用品,然后全面紧缩贷款。从一月份开始,贷款限制限额,到现在为止,这个限额没放松。那么就是说,猪肉价格上涨和多发贷款有关。因此,大家看,货币引起了经济增长下滑,是通过收缩贷款经济增长下落的,同时,猪肉价格也下降了。那么猪肉价格的下降是收缩贷款引起的呢?还是其他的原因?一听就知道,猪肉价格的上涨实际上是咱们国家支持了猪肉,并不是收缩贷款,反而是支持了农民多养猪,特别是财政,财政给农民提供了养猪的补贴,使得农民养猪能够有利可图,然后猪肉的生产增加。相反,它要支持大力投放养猪的资源,才能让猪肉的价格下降。
所以,可以这样说,从这个表上看,实际上猪肉价格的起落决定了物价的起落,物价指数数字的起落。下半年,大家看上面紫色的线,急剧下跌,到现在为止,已经下跌得很厉害了。现在的猪肉价格,按照一斤猪肉原来最低的时候是8块钱,后来北京涨到16块,现在已经跌回到了12—13块了。现在很多市民希望它跌到8块钱,那么农民就彻底不养猪了,干脆让国家财政补贴着养,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猪肉的涨跌影响着市民的承受度。但是反过来,政府采取的紧缩的货币措施对付不了猪肉问题。猪肉的问题是要靠财政来解决的,所以药不对症,没有办法。最能够对路的措施是非常危险的措施。国家统计局长谢伏瞻是经济学家,他说实际上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因为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去打工的收入提高,养猪的比较力不合算,农民才不养猪。下面的话不是他说的,但是原因他找到了:想真正的解决农民不愿意养猪的问题,就是要降低农民的打工收入。别的话马上引出来了,他也不反驳。
这个结论是很危险的。这个结论当然危险,所以现在这个结果一般人是不提,但是事实上现在已经发生这个结果了。由于房地产发展很高,全国农民建筑工的收入是跟房地产和投资相关的。你只有降低建筑业的投资,然后农民工的工资才会下降。农民工的工资下降了,农民才会养猪。所以,降低贷款,降低增长速度,是降低猪肉价格根本性的办法。我们现在双管齐下,一是支持农民养猪;二是降低经济增长,降低投资速度,降低贷款增长速度。这段时间里头,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从今年以来,一直是降低,控制贷款,只要控制贷款,农民收入增长得慢一点,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慢一点,那猪肉价格肯定下跌。现在已经发生了,城市的居民收入已经明显减慢。
前两天我们开会的时候,国务院研究室的人就坚决反对提工资,为什么?他说物价现在在上涨,没有听说哪一个国家在物价上涨的时候还提工资。但是我说,我认为现在物价不上涨了,那应该提工资,这是一。还有第二,我说物价上涨了,就是因为物价上涨了,更要提工资。因为通过提高工资来弥补物价上涨的这种损失。大家说你提高工资,物价上涨得更快了,我说工资提高得比物价稍微高一点,但是别过高,刚好合适的位置,不就行了吗?因为有这种讨论,所以我们也不知道是涨还是不涨,最好的办法,把物价压下去就行了。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是在压物价,压完了物价,好像什么都解决了,但是带来了增长下滑的问题。
好了,我们现在说的是物价,销售物价。那么下一步,就带来了生产资料的价格,就是工业价格。前面说的CPI是消费价格,PPI是工业价格。PPI中包括两个指数,一个是生产资料,一个是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就是消费价格这一部分。大家看这一张表,紫色的那个最底下的线就是消费价格。消费价格和生活资料价格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3%—4%。但是高涨得厉害的实际上是生产资料价格。除了钢铁,钢铁、水泥、电解铝这些价格涨得很厉害之外,最厉害的大家看是褐色这部分,就是石油、煤炭。石油价格暴涨。我们的石油价格本来没涨,也跟着涨。石油价格涨了,当然煤炭也涨了。这两个东西一涨,带动了整个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10%,消费资料价格上涨了。我说的是现在,在高的时候15%,就是前两个月是15%。不是我说的,我说的是调控部门,他就觉得,只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就一定会推动消费资料,比如说钢价上涨,彩电冰箱就要上涨。那么只有把钢铁的价格压低,真正的威胁才会消失。还有石油价格也降不下来。而且咱们国家的油价还是倒挂,所以也必须解决。大家看看,这个月发生的剧变,就是9月份。一个是转投降低,在此之前都是在上升。可以这样说,9月份是生产资料价格转投向下的一个决定性的月份。那么大家可以看到了这个变化是好还是坏。当然,大部分的调控是好,我们好不容易把这个直线上升的价格给它扭下来了。而且从现在开始,通货膨胀的背后上涨的这种危险我们给它连根拔了。从现在开始,我们的隐患消除了,我们要保持这个隐患下降的势头。
所以,你可以看看,我们现在实际上从生产资料的角度上,刚刚从高位端扭下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态势。你怎么能够说,现在消费价格下落,就是一件坏事?注意啊,农民的物价或者是食品价格和生产资料差了10个百分点,这10个百分点成了相反的变化。当生产资料从15%下降到10%的时候,农民的物价就变成负数了。注意,完全是错位的。去年猪的价格8月份是上涨83%,今年8月份猪肉价格是上涨1%。那么它是差了,如果下个月再降,猪肉价格就是负数了,还比不上去年的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