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生产资料刚刚从暴涨变成平缓,但是钢铁价格已经成为全程亏本。钢铁价格在6月份最高点的时候是将近六千块钱一吨,现在已经落到了三千块钱一吨。而原材料是高价进来的,比如铁矿石或者是其他一些原料。现在钢厂是赔本的。所以,我们现在说这个事情,只能看态势,只能看大势,你不能看你自己的调控。你看到,我们总算把油价和煤价都降下来了,我们的矛盾解决了,不是这样的。我们说宏观调控没有合适的时候,只能盯住一个方向。咱们的调控部门盯住一个方向,防止过热,防止膨胀,防止增长速度或者快。我们的企业就是说我们就是要增长,我们就是要提价,新存量就是均衡,这个制衡是有意义的,千万不能两头,有一头蔫了,不说了,那就坏事了。 所以,我们现在争论,不停提意见,不停讨论,是有利于我们的经济走向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中间的道路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要看到,不能光看通货膨胀,防止通货膨胀的进展,还要看到控制通货膨胀的弊病和不利的影响。这是原材料的价格和生产掉价是一回事。因为生产掉的价格主要都是原材料的价格,原材料的价格也是我们判断经济走势一个非常敏感的因素。大家看,全部的价格现在都是从这个月9月份下跌的,从上涨突然扭转,“啪”一下子转过来了,燃料都从最高掉下来,黑色金属钢铁掉下来,化工原料掉下来,有色金属都成负数了,全部掉下来了。如果我们再不注意,很快就会变成全面生跌。
反过来,另外一个大家不用担心,就是大家考虑到这一段时间,通货膨胀最害怕的就是油价上涨的冲击,实际上油价上调对通胀的影响根本就不大。燃料价格上涨22%,6月份咱们国家提高了燃油价格,实际上燃油价格在咱们国家消费比重占的很低很低,只有1%多。影响很小很小,就是燃油价格长一倍,狠狠长它一大倍,都不会影响。就连美国影响都不会那么大,美国用油那么大。但是石油危机时期,美国通货膨胀实际上主要是当时工会运动高涨,然后油价一上涨,再加上工会运动,然后提高工资,造成工资成本上涨的动作力,远远高过油价上涨的推动力。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光看油价会推动通货膨胀,还不是这样的。油价上涨了以后,反而会造成人们的节油,减少使用。还有其他经济的抵抗因素,就是抵消因素。工资上涨那就坏了,工资是刚性的,不可能下降。一上涨以后,全部就报了上去。所以,实际上石油危机时期的价格上涨,很大程度是工资上涨引起的。因此我们国家现在看来,石油价格应该调整,就是油价应该提高。油价提高了以后,它还有利于节油,还有利于资源开发。油价上涨到一定高度掉下来,现在掉下来了。我们油价一直憋了这么长时间,真的是难坏了调控部门。在研究猪肉价格的时候,把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叫上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坚决要调油价,明明形式低的时候你不说,特别怪,现在猪肉降下来他们也不说了。猪肉价格上涨的时候,他们拼命在喊要调油价,要涨大家一起涨。为什么?那个时候的油价涨得也狠,那个叫什么倒挂。国际油价涨,国内又不让它涨。然后最终咱们国家对中石油让步。到4月份的时候,给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部门退税,他们的增值税退税多厉害。他本来利润那么高,他手上就捏着牌,他说你不给我解决,我就要涨油价,你不给我涨油价,我就不生产油。我是个企业,不可能赔本生产油。但是事实上,现在回顾,就是让它涨也没关系,涨了油价我们就不开车了,我们少用油了,他还得把它退回来了。其实早就应该涨,涨了也没关系。所以,现在这个影响并不大。
真正影响大的实际上是猪肉。农民要是不养猪了,你试试看。对不对?还有粮食,幸亏没有出现不好问题。咱们国家1994年是粮食问题,当时最大的隐患就是粮食问题,幸亏我们现在没有粮食问题,猪肉问题还不是太大。
好了,物价讲完了。物价问题并没有解决。那咱们看工业增长,三季度工业增长速度大幅度下落。咱们看的这三个红点,7、8、9三个月,就是从下半年开始变化,6月份的时候,大家看一个整体的线,红色的线,就在16%—17%。这些年来最合适的增长速度就是16%、17%。在16%、17%的时候,GDP大致上是在11%左右的速度。中间大家可以有两三个低点。那个低点是一二月份的时候,一二月份的时候有大假期,春节、元旦,这一段时间也不算,把这个排除掉。9月份的价格增长速度下降到11.4%,是因为假期的原因。因为以前9月最后两天没有假期,现在把七天假期中两天挪到了9月份的后两天了。所以9月份的工业增长速度下降了,有这么说的吗?是这个原因吗?当然不是这个原因。应该说9月份、8月份,7月份,工业生产速度大幅度下滑。就是GDP数字没有公布的时候,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因为工业增加值是每个月公布,GDP是每个季度公布,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0%,在工业增加值的变化上,就基本上判断出GDP来。那现在我们判断一下,9月份的工业增加值是11.4%,就是相当于GDP的8%了。最多就是8%,单月来算。我们现在9月份,如果10月份再不改变,11月份、12月份再不改变。那么我们的GDP就到8%了。我们既有8%的增长,也有10%的增长,还有14%的增长。我们知道14%的增长肯定是不行的。1994年那次是14%的增长,还有就是1986、1987年,那个也是14%、15%的增长。美国说我们3%的增长刚合适。日本到现在为止不知道自己是3%的增长合适好,还是2%的增长合适,还是0%。
我们五年来实行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健康的良好的高速增长,我认为这应该把它确定下来了。可是刚刚确定下来,话音未落,通货膨胀就来。人家就说了,超过10%的经济增长,带来了通货膨胀。我们8%的经济增长没有通货膨胀,所以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很过硬的一个标准让大家都服,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争论不清楚呢?现在有的人就是按调控部门8%的目标往下调价。那个人的观点,我认为我们的经济增长略高于10%。但是这句话不敢说了,因为很多不同的观点就是说,现在的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经济增长超过了8%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危险是比任何的危险都要大的,这个没解释清楚。这是第一个理论上不清楚。
咱们现在8%的根据从哪儿来?它来自于我们“十一五”计划和“十五”计划。“十一五”和“十五”的规划是在2000年、2001年提出的。当时说在20年内,我们国家要翻两番。按翻两番计算,平均增长7.1%。而且到了“十一五”又一次确认还是7.1%。它是有它的根据的,就是我们能源和环境只能支撑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再高我们就是透支,我们就要高度依赖国际能源,没有其他的路子可以走。而且我们的“十五”和“十一五”的计划,把能源和环境的制约作为强制性制约。把7%的经济增长作为一个软性的、无约束的指标,你可以低,还可以往下低。当然它也可以往上走,但是它不提出,就是害怕实现不了。但是没有想到实际中所有的增长都要超过它。你不超过它不行啊,我们增长不下去啊。所以我们到现在为止,在学术界也好,还是在政策部门也好,正规的场合没有人敢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超过10%。
那我认为,按照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低于10%。为什么?就我个人观点,还有很多人都是这种观点。为什么呢?因为咱们国家,如果咱们的结构都是用于老百姓生存、生活资料的,可能增长5%就够了,我们就能生活下去,我们的衣服、我们的食物、我们的住房都能得到改善。但是我们国家大多数的财富和资产,都用到了投资上去了,所以我们国家必须要更高的增长,才能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改善的程度。要不然大家会说,你增长速度这么高,我没有感觉啊,我没有得到实惠。所以我们国家在结果不改变的情况下,只有更高的速度。那好多人就说了,那反过来你能不能把结构改一下,我们就可以低增长速度了。但是不可能改。你要改的话,就别投资,别买机器了,也别搞什么公路了,也别搞基础设施建设了。所以现在我们国家很糟糕,结构没有办法改变,速度又不能降低的情况下,这个矛盾大家解决不了,根本解决不了。有的人强调的是低速度,指的是我们要求结构改变。要是结构不改变的话,我们觉得要高速度,你怎么办?所以我的说法就是在我们国家目前结构没法改变的情况下,而且这个结构还是可以的情况下,增长速度不能低于10%。
这就是我们的争论。比如说这几个月我们结构就没改变,不可能突然这几个月改变过来,你把增长速度一下子降低到10%以下,那首先降的是谁?首先降的是我们的就业,我们的收入,我们的生活。那当然现在另外一个不好降,就是熄火,停止高炉,或者是停止关停煤矿,停止生产。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停止生产了。这是9月份和10月份最新的变化了,这都是很难的选择。
那么经济增长速度,出口过多了,就会出现灰色的线,就是中差。原来我们没有外汇储备的时候,它是很好的。但是现在这几年太多了,顺差多了以后,他会造成大量的外资。因为外汇回来了以后,它就变成人民币。现在我们说流动性过多,房地产暴涨,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物价上涨,都是跟顺差过多有关。顺差过多是中央银行最害怕的。太多了不行,少了不行,但是咱们现在绝对是太多了。所以咱们国家从去年开始,其实不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再早一点是要降低出口增长速度。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因为咱们的经济过热了,大幅度提高了出口关税。原来是提高出口退税,提高出口退税,鼓励出口,结果中央没有钱,包括咱们财政部门欠税很厉害。结果你鼓励出口,你还欠税,还造成了顺差过多,都是坏处,何必呢?咱们国家就采取了反过来的调控措施,降低出口退税率。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很厉害,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率,而且提高出口关税。没用。你怎么提高?咱们的出口已经形成惯性了。
很多企业可能不习惯国内生产了。他们都会说,我给国内生产,人家也不给我付款,出口的时候有出口信用,事先给你钱打上,而且有保证的。他说国内根本就没保证,国内也没人管。所以搞出口的人就不愿意在国内生产了,这个惯性形成了。然后它又不会用国内生产分析,反过来,出口退税一降低,他就受不了,要求国家重新给他提高出口退税率。
首先,把出口下滑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前两天在开会讨论的时候说出口现在不低了。这21.5%还是上个月的数字,还没改过来的。9月份的出口数字是22%。9月份比8月份,别的都下降了,出口还提高了。所以,咱们国家在出口的问题上前一段时间的确是害怕出口过多了。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说的是决策部门的关键,就是认为出口下滑,不能让它下滑。出口下滑不能让它下滑,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就业的人很多,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如果没有出口,整个怎样就下滑了?如果没有出口,实际上等于说我们受到了国外的影响,影响了经济危机,经济下滑,对我们出口减少。
其实更重要的是内需扩大不了,国内需求也扩大不了。出口最好扩大,出口你只要一给退税它就提高,但是你不能给国内退税呢?那不知道为什么?这当时是我们在座的研究的对象了,为什么我们国内的税收不能降低?通过降低国内的?我们不停在讨论。最近咱们国家降低了工商费,但是能不能再把企业费降低一些?我们的经济增长或者我们的收入,或者特别是低收入的小企业、微利的企业,它的发展更好一点呢?这个政策就特别难出台。我们现在就是能增长的我们就继续按照它的惯性在增长;不能增长的,我们现在先不管他。出口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现在出口过多,顺差压力过大的问题,总是说要转变,刚刚转变就出现了我们受不了转变的变化,结果我们又倒退回来了。可能下个月出口增长速度又会重新提高。重新提高以后,两种意见的争论又会激化起来。一种意见就认为,好了,矛盾更加严肃;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好了,出口下滑的局面得到了落实。刚好相反,所以我们现在说的情况,就是它存在的矛盾。这是投资和出口还有消费这三种力量的变化。
大家现在都知道,现在中国经济三个支出的力量,或者我们说三辆马车、三个轮子,就是投资、出口、消费。最高的是出口,蓝色的线是出口最高。所以可以看到中国基本上这些年主要靠出口的高度增长来带动的。第二个高的是褐色的线,是投资。第二是靠投资改革带动。最低的是消费,美国是反过来的,美国是消费特别高,然后第二是投资,最后一个是出口。当然美国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以后再说。但是大多数国家消费都在上涨最高点。所以咱们国家还是一个重投资、轻消费的国家。
但是在城市没显示出来,当然在整个国家的数字上,如果再带上农民问题的话,咱们国家实际上是一个重投资、轻消费的国家。那么这些年得到了改变,现在大家看,总体上消费红色的线,从低在高往上走,投资和出口从高往低在落,这就是一种改变。这是一种结构的改变,这是非常好的改变。但是这一改变,问题就来了,新的矛盾来了。过去消费过低的时候,咱们国家是光到处看是高速公路建设,但是咱们自己家庭、自己口袋里头,自己的生活不宽裕。那个时候是那样一种矛盾。
那么,现在呢?我们的收入开始提高,这种增长的变化,反映到我们的家庭、我们个人身上的时候,另外一个变化就来了物价上涨。当然是这样了,最近这两三个月,总体上大家看就是蓝色的线,消费只要提高,价格就会提高。这当然是自然的,所以你要想提高消费,就多接受物价上涨这样一个变化。你要想使物价下降,你就得让消费也下降。我当然是说,我希望我的消费上升,别人消费不上升。那物价可以保持,这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公务员。公务员工资提高,但是广大非公务员或者是农民,他的收入不提高,消费不提高。这时候公务员工资提高了,消费价格还不提高,这当然是不对的。而反过来,如果广大农民或者广大中低收入快速提高,而公务员的工资没有跟上提高,那正好颠倒个个。这种变化发生的时候,就是收入差距发生良性变化了,差距缩小,低收入提高很快,消费会大速度提高,价格也会提高,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城市不接受,所以今年上半年为什么猪肉价格突然提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吃不起猪肉的人能吃得起了,它并不是一个奢侈品。
本来这是一个收入结构的变化,但是很多人承受不了,不接受。所以我们国家最后退回来,当然这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或者是消费结构的变化、收入结构的变化,有时候弄不好,你不管对还是错,就看有人接受不接受,接受的人群的力量有多大。它有时候不是看人群的多少,而是看力量有多大。背后的的确确有很深刻、复杂的力量、机制在里头。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只能根据人们的主观的忍受力。说你能承受过高的物价上涨,最近的物价上涨你感觉接受不接受?然后看看人群的多少,然后看看人群的力量有多大。农民反正也没有多少发言权。然后看城市的接受力有多大。实际上这个消费的变化,它的矛盾出来了。有的人说,那还不干脆不提高消费了,干脆就压死你,让大家都是埋头在那儿搞生产,不就完了吗。真是这样,我们国家每出现一个新的政策的时候,改善人们群众生活收入的时候,一定会产生新的更激烈的冲突。
我觉得消费提高带来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一些冲突摩擦没有关系,过一段时间就习惯了。比如说,猪肉价格上涨,大家一开始很不习惯,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习惯了。或者你不节省打手机的费来多吃点猪肉,或者你节省点吃,或者企业一看,企业给你增加一点工资,单位给你点补贴,或者国家会采取一些调整措施。但是你不能不提高消费,不提高收入吧。这段时间,为什么温总理说,现在是最困难的时期,最复杂的时期,他说对了。只不过一开始就说,我们现在研究的问题就是,到处都是矛盾,没有一个人满意。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这个道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