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疆域的变迁

核心提示:从古地理上讲,中国只等同于中原地区,但这个概念是逐步扩大的,因为周边地区一旦跟中原联系起来,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要强调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统治者或百姓都为成为中国的一分子感到自豪。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统一(隋唐、元朝、清朝),基本上都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完成的,因为游牧民族既重视牧区也重视农区,而农业民族往往不懂牧区的价值。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这些年来对中国疆域变迁这一问题的研究心得。

历史上中国的概念

谈到中国疆域变迁,首先要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历史上到底什么是中国。我们发现,“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陕西出土的一个古代器物何尊的铭文中,铭文说周武王攻克了商朝首都这一带以后,在祭天时说,我现在开始拥有“中国”了。从这来看,“中国”到现在至少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经》中也有“中国”字样,但这里的中国跟今天中国的含义相差很大。中国的含义是逐渐演变的。

首先,从政治上讲,中国往往等同于中原王朝或者中央王朝。比如,唐宋时所管辖的范围就可以称为中国,但唐宋没有管到的地方比如南诏也就是通过金庸小说知道的那个大理国,就不属于中国,唐朝、五代、宋朝的历史中是不包括今天云南这个地方的。

其次,从民族上讲,中国的含义又等同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与其相对应的是蛮夷戎狄少数民族。我们经常看到古文献记载中云南、贵州等地方不是中国,因为古时人们认为这些地方不是汉人、不是华夏民族住的地方,因此不称其为中国。

第三,从文化上讲,中国往往是指华夏汉族的文化范畴。到现在为止,我们讲中国文化还有这样的缺陷,比如我们一讲中国文化,往往脑子里只想到汉族和华夏文化以及受汉族影响比较深的少数民族。历史造成的缺陷影响到今天,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第四,从地理上讲,中国往往只等同于中原地区,但这个概念是逐步扩大的。为什么扩大呢?因为当周边地区一旦跟中原联系起来,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要强调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统治者或百姓都为成为中国的一分子感到自豪。比如春秋时期,楚国自称蛮夷,老是跟中原打仗。但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就认为,我已经接受了周王的封号,我怎么不是中国呢?又比如四川盆地原来是巴跟蜀的地方,后来秦国把它征服了,很多人迁移到那里去,慢慢四川巴蜀的后代就说我们也是中国。

在不同阶段,史书里面讲的中国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正确理解,不要曲解。

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都希望做中国,中国往往就是正统。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主要是由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比如匈奴、鲜卑、羯、羌以及受到这些少数民族影响比较大的汉族建立起来的,一直到唐朝皇帝李氏家族身上还有胡人血统。这样一来,从洛阳逃到南方的宋齐梁陈政权就骂北方是“索虏”,根本不是正统的中国。但北方政权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我们现在统治的地方是长安、洛阳,我们不是中国谁是中国?

从这个争论就能看出中国这个概念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唐朝统一中国后碰到一个问题,怎么修历史,以谁为正统?他们想出一个巧妙的主意,宣布同时修南史和北史,南北朝就这么来的。

明朝的时候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喜欢用China来称中国。从《尼布楚条约》开始,清朝也偶然以中国来代替大清国,但《尼布楚条约》只有拉丁文、满文和俄文版,可能是在翻译满文的时候受到了西方传教士的影响,用China来称中国,但清朝统治者比较喜欢用的不是China,而是Central Empire即中央帝国,这符合中国传统心理。

直到清朝末年,中国的概念跟今天中国的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有时候它包括今天整个中国,也就是说包括西藏、新疆、内蒙古、东北,但有时候只是指内地的22个省,而把西藏称为西藏,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或者东土耳其斯坦,把内外蒙古称为鞑靼。对某些政治家或者帝国主义列强来讲,这样界定中国的概念是别有用心的,中国人自己这么界定,实际上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我们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从那时开始,中国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中国就代表着我们这个国家,代表我们国家所拥有的全部领土及主权。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领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这是中国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所拥有的领土。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了我国的版图从“秋海棠的叶子”变成了“一头雄鸡”。历史上在这个范围里面活动的民族,都是我们中国的民族;在这个范围里面所建立的政权,不管是不是属于中央政权管辖,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概念是经过我的老师谭其骧教授和很多专家学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形成确定的,也经过了中央的批准,包括外交部审查通过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对中国历史边疆的处理,就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的。在解放初,也曾经有历史学家比如范文澜同志,主张根据今天的中国来确定历史时期中国的边疆,但实际上这是不妥当的,比如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朝鲜的北部、外蒙古这些地方,历史上都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混淆这个概念,在现实中也会产生影响。同时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把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中国当成如今的中国,这两方面都应该注意。

疆域和领土有什么区别?有人认为说领土更明白,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谈历史上还是讲疆域比较妥当。我们今天讲领土是以明确的主权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就不一定有完全主权的归属。

首先,古代中国不了解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文明,也不承认其他文明比中华文明更好,就认为世界的中心在中国,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概念里,没有世界,只有天下,天底下是地方,周围是四海,四海要么没有人,要么都是蛮夷。统治者大致知道他管辖的地方就行了,不会很具体地像今天这样强调自己的主权。所以翻一部二十四史,上面讲到王朝的疆域,就是个大致的范围。另外,中国没有受到过外来敌人的挑战。中国历史上阿拉伯人没过来,罗马人没过来,直到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开始航海,才使我们局部受到威胁。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本埠从来没有受到过外界的挑战。游牧民族比如契丹、女真、满族进来以后,慢慢变成了中国的一部分。这样直到跟西方人接触之前,我国没有一个完整领土的概念,只有一个大致的疆域。

再者,现代意义上的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而古代从来没有哪个统治者讲到疆域会强调领空、领海,不只是在我国如此,在西方也是这样。起初很多国家对领海的界定是三海里,原因就是当时的炮最远只能打到三海里。后来逐渐延伸到十二海里,现在一二百海里的也有。

第三,领土一般有明确的界限,而疆域的界限不明显,所以在画历史地图时常有虚线。领土的拥有者都有明确的领土意识,疆域的拥有者未必有主权意识,往往根据各自的标准做出判断。历史上有些地方虽然不是今天中国的领土,当时也不是我们的疆域,但那里的文化跟我国的文化很接近,比如越南、朝鲜、日本。应该承认,越南、朝鲜甚至日本跟我国文化的统一性要远远超过西藏、新疆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西藏、新疆等与祖国内地是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但它们都是一个王朝的疆域,并且构成了我国今天的领土。我国有些学者出于一片爱国之心,片面强调文化统一性,其实不见得是好事,比如今天中国有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他们是炎黄的后代吗?不是,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聚居的地方是中国的一部分。

历史上一些国家和地方对我国称臣纳贡,有人就问,那些对我国称臣纳贡的国家和地方属不属于我国的领土呢?其实称臣纳贡也分几种情况,一是真的称臣纳贡,比如朝鲜、越南,它们被帝国主义控制以前,凡是新国王即位,它们都要派人来报告,要得到承认,这是它们的法统。但它们不属于中国,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们称臣纳贡,象征性地每年把东西送上来,表示的是一种藩属国的关系。二是相当于做生意。明清的时候,日本的称臣纳贡主要是与我国做生意,因为当时规定中国不能跟它做生意,那怎么办?你可以纳贡,然后我赏给你东西,但是,往往贡的东西少,赏的东西多。实际上这个称臣纳贡对中国而言是赔本的买卖,万国来朝只是满足了皇帝虚荣心。清朝中期,还把所有外国跟中国的来往都说成朝贡,我们看到的朝贡名单包括俄罗斯、英吉利、法兰西、意大利,这些国家来朝贡中国干什么呢?这是为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凡是外国人来中国都说是来称臣朝贡的,因此不能把一般的称臣纳贡都跟我国的领土联系起来。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