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2)

 

  那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怎么结合呢?市场经济与国家垄断是水火难容的,但与社会主义并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有一个非常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有人在议论,好像我们搞社会主义搞不下去了,只好把西方的市场经济拿过来,这种说法明显有失偏颇,我们这样做是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清一色的计划经济是苏联模式,马克思并没有这样的思想。如果非要找出一个马克思模式,那应该是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体上是要有计划的,而在个人消费上实行的也是商品原则。
  
  如何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个崭新课题。苏联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他们的教训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教训,中国已经走出了新路。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后,中国开创了一条新路。苏联东欧搞了几十年,就是捅不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种主辅关系的最后一层窗户纸,邓小平确实具有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中国改革开放最终捅破了那最后一层窗户纸。邓小平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渐进的方式、根本的突破、重大的创新才是中国改革道路的特点。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有不同的层次,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经济运行层面,后面还有发展模式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伦理精神和价值观念层面,但所有这些层面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所有制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所有制结构作为前提,一切都将是海市蜃楼。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结构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呢?我讲几个要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建立起来,这是我们反复思索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缺少必要的前提,其中有物质技术也有经济结构。有人说,产权私有是不是经济前提?公有怎么交换?公有不能交换,商品交换必然是私有,这在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是天经地义的。我认为产权私有不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必要前提,产权多元才是必要前提。比如商品交换,你拿着电脑,他拿着货币或者别的商品,商品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才能交换。如果商品只属于一个主体比如国有,那就不能有实质上的商品交换,这种所谓的交换也无非是左手交给右手,右手递到左手。如果有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财产权、所有权,就能够产生实质的商品交换、真正的市场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层次经济结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所有制结构,这样的所有制结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保障。如果没有一个主体、主导,互相无限制地竞争,这个经济结构就可能不大稳定。但是如果变成清一色,就会活力不足,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可持续性。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层次的所有制结构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甚至有些干部有一些疑惑,我们搞的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呢?它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它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分清两种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开创的具有世界历史视野和水平的马克思主义,二是苏联模式的传统计划经济。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体制创新、理论创新和马克思开创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传的,根本精神是一致的。
  
  很多人在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实际上消灭私有制是按照苏联模式僵化观念理解得出的结论,以及国家占有一切,普通劳动者一无所有的观点,肯定都是背离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到如何看待私有制时,马克思用的词是“扬弃”。现在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还有点争论,过去都是翻成“消灭”私有制,或许既可以翻译为“消灭”也可以翻译为“扬弃”。如果没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那么两种翻译都可以。而且在《共产党宣言》的语境中也没有普通劳动者一无所有的意思。《共产党宣言》里说,共产党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或者讲扬弃私有制,但我们绝不打算消灭这种直接供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因此,把资本变成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过去我们读过千百遍《共产党宣言》,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显微镜就很难看清楚其中很多细微的东西。
  
  马克思倾注了40年心血的《资本论》在未来所有制的设想中,他用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样一个科学概念,大家可以看《资本论》第一卷232页中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我把它理解成主要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在这个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这和苏联模式的那种理解,就是国家占有一切,个人一无所有是有根本差异的。
  
  列宁在没有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的时候,也一度设想比较单一的某种公有制,后来他想到落后俄国的情况,开始考虑是不是需要一种多层次的经济结构。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步伐,但经济文化这么落后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于是列宁提出五层阶梯式的经济结构。列宁有一部名著叫做《论合作制》,其中就有多元主体相互交换的论述,要不然怎么叫合作制啊?虽然列宁早期也曾经设想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但他看到俄国这么落后,只能搞大合作社,以商品市场为中介平等交换。所以,列宁最后的思想是用一种合作制来替代原来的国家垄断制。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和邓小平也有非常有益的探索,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既有先驱性的探索,也有晚年的失误,都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思想遗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的一个理论创新就是新民主主义论,就是要容纳不同的经济成份,通过多种层次经济结构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候,国旗上一颗大的红五星就是中国共产党,旁边四个小红五星实际上代表四种阶级成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建国初期也曾经有过四马分肥、公私合营等经济方针、政策,都是强调不同经济成份的共同发展。1956年我们搞了公私合营以后,毛泽东也曾经有一个思想火花,就是能否学习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消灭了资产阶级,又搞了一部分资本主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可毛泽东晚年发生了重大失误,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走向清一色的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波折。
  
  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注意到,他在讲社会主义本质时说“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没有讲国有经济究竟要占多大的比重,这绝不是偶然疏忽,这是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探索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一个重新认识,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