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热点问题分析(2)

核心提示:大国的经济都是基本内向型经济,即依靠国内资源的投入达到80%,依靠国内市场的销售达到80%。前不久西班牙一家杂志发表文章说,中国有9亿多农村人口,他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如果达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那么中国农民形成的购买力就能把现在全世界经济危机库存积压的产品都买下来。文章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重要的出路在于中国农民。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前面讲的是量的问题,是短期的、年度的总量扩张,下面讲质的问题。中长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化,现在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是结构性的矛盾,我归纳一下,现在困扰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在中国的外需和内需结构上出现了严重的或者比较严重的失衡。

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风险性,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增长的周期、各级市场的波动联系过于紧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大国的经济一般都是基本内向型的经济。所谓基本内向型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依靠国内资源的投入达到80%,依靠国内市场的销售达到80%。

中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一个基本指标叫做外贸依存度,就是一个国家进口和出口加在一起的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中国最高的时候达到70%。而且在中国的进出口里面,长期是出口大于进口,所以来自海外的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2003年到2007年,中国每年的出口增长是20%—30%,这说明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出口对拉动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是2%—3%。2009年中国的出口增长是负的,一到九月份出口增长是负的20%多,全年下来出口增长是负的17%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1.7%。对比金融危机前后,世界市场的衰退导致中国出口变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前后对比净损失了3%—4%。我们要认真总结,找准中国的发展方式,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逐渐减弱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从而控制国际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

第二,在国内需求里面,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结构关系严重失衡,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投资客观上发展很快,但也不能过快,不能长期严重超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承受的程度。我们现在投资发展过快,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10%里投资需求拉动一般是2%—3%,而我国的这一数据是5%—6%。我国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4%—5%,而消费需求在国外拉动经济增长大部分是7%—8%。所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过高,过多依靠投资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迟缓,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这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

2009年5月,世界银行评估了美国和中国刺激经济的措施和效果,他们认为美国和中国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内需不足,但也有很多不同。美国的内需不足主要是投资需求不足,美国投资需求扩大不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计划,而取决于私人资本对市场的判断和信心,当私人资本对市场没有信心的时候,无论政府怎么扩大内需,他们都不投资。美国的消费需求不存在不足,它有非常成熟的消费信贷,尤其是它利用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大量消费全世界的商品。随着美元的逐步贬值,美国开始思考如何改变消费方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吃全世界的、喝全世界的、用全世界的了。

中国也是内需不足,但中国主要不是投资需求不足,中国发愁的是长期以来的消费需求不足,所以怎么去刺激消费是中国应该思考的问题,不能再使国民经济为生产而生产、为投资而投资这样的在生产领域、投资领域自我循环。

第三,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从十一五规划看,保增长、扩内需的问题不大,调结构问题很大。2005年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明确,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6%,五年下来应该提高3%。2005年第三产业的产业比重是41%,到2010年第三产业的产业比重应该达到45%左右。而现在的情况是,2008年、2009年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低于2005年,不但没涨反而降了,这并不是说服务业没发展,只是这几年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比服务业还要快,所以结构上服务业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现代服务业落后于整个工业化水平意味着什么?首先,说明这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农业化,因为城市化落后,服务业就发展不起来,服务业要求一个发展空间,比如它要求扎堆,扎堆就要求城市化,在农村没办法搞现代服务业。其次,说明这个国家的市场化水平低。很多现代服务行业都是构筑市场机制的,比如金融、保险、资讯、通讯、中介等。

第四,代表社会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低于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中有一个指标,就是城市人口的比例,现在我国大概是43%左右,这里还有伪城市化的问题。统计城市人口的时候,凡是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进入城市生活的人就计入城市化率的分子,就属于城市化人口了。我国有1.6亿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部分进入城市离开家乡户口所在地都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这些人说是进入了城市,但他们的实际生活远远没有城市化,比如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

不管伪的也好、真的也好,就按照40%计算,而中国现在的工业化发展到中后期了。中国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按工业化完成程度测算,现在有三个城市完成了工业化:北京、上海和天津,按国际标准达到1。美国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达到14、15、16这样的值,我们叫它后工业化。我国东部沿海、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工业化的水平基本上接近完成,我们算的值是0.7、0.8。中部一些比较繁华的城市和西部一些资源条件比较好、这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省区的工业化达到了中期,我们算的值是0.5、0.6。西部少数民族聚集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在前期,比如贵州,我们测算出的值是0.3。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50%的人是农村居民,而这几年城乡差距在扩大,其中有一个指标就是农村居民收入,它多年来的增长速度始终低于城市居民的增长速度。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相当于一个市民一年平均可支配收入的30%。这就麻烦了,从经济增长角度意味着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长期靠40%的城市市民的收入增长形成的购买力、消费需求去拉动,而50%多的农村居民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动力不足,这是一个严重的经济增长结构失衡。这个问题现在中国注意到了,最近我国扩大内需很重要的一个政策就是考虑刺激农村消费,活跃农村需求,送家电下乡、送汽车下乡。现在国外都注意到了,前不久西班牙一个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中国有9亿多农村人口,他们现在消费水平很低,如果达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应有的消费水平的话,那么中国农民形成的消费购买力就能把现在全世界经济危机库存积压的产品都买下来。文章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重要的出路在于中国农民.

城乡差别过大这个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可持续增长,所以我们现在比较关注这一点,但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启动农村市场、启动农村需求、活跃农村购买,关键不是送东西下去,而是提高农民收入。只要口袋里有了钱,现在广告这么发达,信息这么通畅,交通这么便捷,不用把商品送到门口,他们拿着钱知道到哪儿去买。提高农民收入是个细致的工作,不那么简单。

现在到了大幅减少农民、农村的时候了,不只是富裕农民、建设新农村。真正社会主义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不是把农村的路修成水泥马路,把农民的房子拆了盖成水泥房,而应该是农村还是过去的田野、山林,但那里生活的人是市民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发展机会是城市的。所以我认为中国三农问题到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是互动而不是相互分离。

第五,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既破坏了公平也影响了效率。

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结构分两个层面: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从宏观结构上看,国民经济中有三个主体:政府、企业、老百姓,政府的收入是税收,企业的收入是企业经营的GDP生产增长,老百姓是挣工资。大家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论哪个层面的,其中必定会有三个数据: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二是GDP增长情况;三是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财政收入在很多地方的增幅差不多是GDP的一倍,这三者增速最慢的是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差不多比GDP低30%,比如一个地方的GDP增长15%,居民收入增长10%。长期这样下来,一块蛋糕生产出来,政府越分越多,居民越分越少。1998年的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68%,2008年居民收入只占58%。但这个结构不容易调整,等于从别人的口袋里挖钱,谁愿意啊?

从微观上看,近几年居民内部各个阶层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扩大,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所以差距在不断扩大。高收入阶层有一个特点,他们只拿很少一部分钱去消费,大部分钱用于投资,越富的人,吃得越好、穿得越好,其实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小;越穷的人,吃得不好、穿得不好,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反而越高,因为穷人的钱少,他们的钱100%拿去消费都不够,还要举债。如果把钱更多地分给高收入的有钱人,而他拿了钱之后,他只拿很少一部分去消费,那么消费的增长肯定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要想短期加快经济增长、扩大内需,采取一些政策管用,如果不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要保持中国经济发展动力持续旺盛、拉动有效增长就不太现实,所以转变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新的发展方式解决这些结构性的矛盾。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