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热点问题分析(3)

核心提示:大国的经济都是基本内向型经济,即依靠国内资源的投入达到80%,依靠国内市场的销售达到80%。前不久西班牙一家杂志发表文章说,中国有9亿多农村人口,他们的消费水平很低,如果达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那么中国农民形成的购买力就能把现在全世界经济危机库存积压的产品都买下来。文章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重要的出路在于中国农民。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效果

我们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第一,关于总量政策的方向性调整。总量就是总需求,总需求失衡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需求大,会带来通胀;一种是需求小,会带来失业。宏观政策对于失衡了的总需求如何管理呢?需求大的时候把它压下来,把通胀稳住,需求小的时候把它刺激起来,把失业稳住。1998年5月份以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基本上是需求大、供给少,我们叫短缺经济,计划经济时代买什么都要票,票就是政府出面要大家排队。改革开放以后物价放开了,问题就变成了通货膨胀。

1998年5月份以后,中国开始出现过剩,所以要扩大内需,我们当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需求解决失业。1997年的十五大报告里讲,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宏观总量适度从紧保持不变。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里讲,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就是扩大内需保持不变。2007年召开十七大时情况变得复杂了,因为既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又有失业的压力,到底哪个最重要,当时不好决断。十七大报告里讲: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实际上是回避了这个问题。2008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讲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双防”:防经济局部过热变为全面过热;防物价从结构性上涨变成总体性的通胀。2008年第一季度公布的物价指数是8.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季度的CPI是7.9%。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沿海工业影响很大,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大量企业破产倒闭,中央赶快调整政策,不再讲“双防”,而是保增长、控物价,把物价问题放在第二,首先要保增长,保增长就是要解决失业。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2008年11月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第二,宏观政策首先是财政政策,我国现在的财政政策叫做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就是两个方面: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现在对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争论的热点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能更加积极到哪儿去?还有多大空间?我们仔细看看,增大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四万亿计划以及其他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财政赤字,有多少财政赤字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就有多大。所以通货膨胀看起来是一个货币现象,其本质却是财政、税收,是政府利用发行钞票的权力向老百姓、社会强行征收税。一个对百姓负责任的政府,不能搞积极的通货膨胀的政策。

财政赤字一定要有一个限度,按照现在市场经济的一般经验,财政赤字一般不超过国家GDP的3%。2009年中国财政赤字是9500亿,而2008年GDP总量是300670亿,3%,即9000亿,已经到了警戒线,如果再多就要出问题。2010年的财政赤字只能比去年增加一点,因为GDP总量增加了。2009年GDP总量是33万亿多,还是按照3%的警戒线的话,今年财政赤字可以新增一万亿,更加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必然会受此影响。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另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大家想一下,这几年能减的税基本上都减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在上调。从2008年开始,企业所得税内资外资两者并一,内资过去是33%,现在并到25%。2009年增值税开始转型,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这一转型大概能减几个百分点的增值税。2006年全国各地各省都取消了农业税。2004年1月1号开始采取新的出口退税办法,加大了退税力度。接下来如果还要减税,国税这块能减的空间不是很大,所以我估计更加积极的财政收入政策恐怕也很有限。

第三,关于货币政策。我们现在叫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主要集中在宽松,2010年可能要回归到适度。我们看一下信贷政策。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我们加大了投放,2008年全年新增信贷量4.9万亿。2009年初净增的贷款是9.6万亿,到2009年底,信贷总量是40多万亿,这个规模挺大的,票子出去多了就容易出问题。

中国货币市场的失衡和美国不太一样。美国这次经济危机是由金融开始然后传递到实体,就是银行先破产,银行的现金流、资金链断了,然后银行要收钱,那些依赖银行的企业资金就吃紧,所以企业受到影响。这样传递的结果是银行和企业都没钱、都缺钱。

中国的经济危机是国际市场输入的外来型危机,先影响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拿到不定单,没有生产任务就不需要采购原材料,甚至停产、破产,就没有货币的需求了。而中国的银行又有的是钱,因为中国银行没有跟国际连通,有防火墙,再者中国的银行主要是国有的。中国老百姓不管怎么样都相信银行,储蓄率居高不下。这样一来中国银行很有钱,2009年底中国各类机构的存贷差19万亿多。但银行不敢轻易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给中小企业贷款,中国的大企业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对于国有大企业要么是不敢投,因为要投就容易重复建设,形成了新的产能过剩。

美国的货币市场是供给不足,银行和企业都需要钱,所以政府要增加货币投放;中国的货币市场是需求不足,不管大企业和小企业都不需要钱,而供给过剩,所以中国的货币政策就不是简单的增大信贷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要把放出去的银行的钱有效传导到企业等实体经济中去,怎么让大企业不断创新,再有新的投资领域参与竞争,怎么让小企业公平竞争,解决小企业有效抵押和担保问题。

货币政策的另一部分是利率政策。刺激需求需要降息,鼓励大家贷款、投资,加息是为了回笼货币,防止通胀。那么现在要不要加息呢?最近公布的我国CPI是2.7%,而一年期存款利率2.2%,利率低于物价上涨实际上等于是负利率,一旦出现负利率,就意味着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加息的压力了。我估计今年加息至少得加两次,总共提高0.54个百分点。

第四,关于汇率问题。人民币有升值的空间,也有升值的可能。一个国家30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每年平均增长9.8%,GDP增长了15倍,人均GDP增长12倍,世界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和货币的信任程度、需求程度在提高,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是不是要涨价啊?所以从道理上来讲,人民币确实有升值的空间和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多大程度上能变成现实呢?

现在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想让我们放弃更多的国际定单,把机会让给别人,转过头来扩大内需,这样就等于在摆脱危机过程中,中国分担了更大的责任,并且这绝不只是短期竞争,而是有更长远的战略考虑。现在美国有几个指标非常不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失业率超过了10%,7%是警戒线,因此美国要赶快增加就业。同时,2009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安排是1.4万亿,超过了GDP的10%,美元通货膨胀,但全世界都在帮他,所以他们敢于使财政赤字安排超过GDP的10%,大家知道一般是3%。还有,2009年美国的贸易赤字超过了七千亿美元,贸易赤字的警戒线是不能超过GDP的4%。2009年美国GDP总量是14万亿美元,14万亿的4%是五六千亿。

所以,当一国贸易对另一国贸易出现逆差时,该国往往要求对方货币升值,使对方的商品价格上涨,丧失竞争力。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和日本发生了贸易摩擦,最后美国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度升值50%,从那以后,日本的经济开始下降。有人拿这一点来比较现在的中美贸易,担心美国现在压制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其实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这样看:中美贸易量占中国贸易总量的比重很大,我国有1/3的出口是对着美国去的,但中美贸易量占美国贸易总量的比重很小,美国的主要贸易国不是中国,所以中美贸易存在逆差,即便是对中国贸易顺差也改变不了美国贸易总体逆差的格局。所以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这件事情对中国的伤害很大,对美国却不见得有什么直接的好处,解决不了贸易逆差的问题,美国这么做是出于长期的发展趋势和竞争趋势的战略考虑。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人民币升不升值的问题并不取决于简单的国际收支问题,还取决于我国的宏观政策和根本利益。由于反通胀的压力,2008年以来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但我们坚持小步幅、持续稳定的调整,一年升值2%,如果猛然一次性升值40%或50%,恐怕我国经济消化不了。

另外,现在中国本身失业率比较高,要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扩大内需,同时还要稳住外需,任何外需的减少都意味着扩大内需压力的加大。

所以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互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只会使得各国都受损,而如果各国之间互相支撑,则可加快世界经济的复苏,这样对各国都有好处。每年美国财政部有两次有关政策评估报告,对美国所有的货币政策做出一系列的评价,其中也包括与贸易伙伴有关的政策评价。比如是不是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如果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就要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进行全面调查和采取一系列惩罚性措施,这对中国的出口很不利。

美国会不会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是现在国际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已经高度国际化和政治化了。对这个问题,我想讲三句话:一是中国不必害怕美国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我们要做好被列入的准备。虽然我们不希望美国这样做,但这样一来就会加快中国扩大内需的转型,本来我国经济就要进行转型的,美国这么做只是在客观上逼迫我国不得不进一步加快转型。二是中国不希望美国把我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因为那样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伤害,所以我们要做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等各方面的工作,要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三是美国应该不会把中国列入汇率操控国,因为这是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总结起来就是:不怕,不希望,不太可能。

(报告人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