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让读书成为习惯

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让读书成为习惯

 

  这是一所有91年历史的老学校。近年来,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以培养读书习惯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特别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了教师们的入党热情,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名牌学校。

  

  培养读书理念 孕育精彩教育

  

  学校的读书活动始于1993年。当时,刚任校长的赵翠娟要求所有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停地更新自己、拓展自己,才会有精彩的教育。从学校的特点来说,读书就是终身学习的最好途径。

  

  抓好个人学习,赵翠娟率先垂范,自任“首席学习官”,她要求教师读书要养成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定期检查。学校确定每周六为读书日,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感悟千字文”,选出优秀心得体会进行展览,并评选出“有读书习惯的教师”,老师们把获得这个殊荣视为学校颁发的最高奖励。

  

  在培养读书理念的过程中,学校党组织注重发挥党员的作用,学校党支部规定,“党员必须是学习的楷模,不善于读书的教师不能入党”。党员教师带头读书,起到了强烈的带动和感染作用。十几年来,这个学校的党员和教师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科学、教育管理和政治理论书籍。

  

  打造教师社团 带着问题读书

  

  读书学习不能单指望领导的推动,要有群众自己的推动力量,这就是各具特色的教师社团。

  

  在学校党组织的倡导下,教师们自发组成了由部分班主任组成的“三阳社团”,由科任教师组成的“四海方舟”社团,由新、老教师组成的“新叶新枝”社团,由行政领导组成的“七星阵社团”等九个社团。

  

  各个社团的召集人大都是党员,社团的成员为教师们的读书活动增添了巨大动力。他们鼓励、帮助老师们带着问题去读书,用教育理论来审视工作中的问题。教育教学中和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被社团的老师们发现,并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变得更加鲜活,老师们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营造书香校园 促进团队学习

  

  当学校的每个成员都开始学习的时候,并不等于是构建了学习型组织,还要营造积极向上,潜心读书的环境。学校加大投入,开发图书管理软件,购置6台电子触摸屏,供师生检索书目、选择书籍。成立“购书小分队”,购买大量高品质图书。对校园环境精心布置,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培养读书习惯,更重要的是组织内部要形成一个能让思考和智慧碰撞的“场”。要形成这样一个“场”,首先是开展深度“汇谈”。就是让教师们就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在各种思想交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为激发党员和教师们的思考,学校提出一个口号就是“让士兵说话”。学校开设“教师论坛”,出版了《八面来风》,开展了“众议纷纭研讨课”活动,为老师搭建了一个话语平台“智慧泉”。

  

  学校设立了三组六项奖励鼓励做法新、有创意的 “原创奖”和“最佳原创奖”;鼓励把自己或别人的创意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运用和改进的“雕刻奖”和“最佳雕刻奖”;鼓励改进其他教师不十分完善做法和创意的“马谡奖”和“发现马谡奖”。学校又建立了南马路小学教师思想库和思想金库,大家提出的有意义的、可操作性强的东西可以收入思想库;经过实践和时间的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被重复使用和借鉴的便可以收入思想金库。

  

  实施素质教育  强化学习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掌握相应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实现这一目标绝不能以简单机械的重复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手段。为此,老师们将其具体化为写字、计算、阅读、背诵、写作五项内容,并把这些内容确定为南马路小学学生的五项童子功。

  

  学校成立了“学生阅读”课题组,取名为“幸福公社”,幸福公社的教师们在各自的班里成立了班级读书会,为每个孩子建立了阅读档案、背诵档案。

  

  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还组织动员老师研究解决了加强课堂陶冶功能、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善于动手的习惯等十多个难题,还先后承担了《构建学习型学校行动研究》等一批国家级重点课题。

 

本文关键词: 刘伟 经济 热点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总编室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