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与发展

核心提示:中国现在的汽车业表面上很繁荣,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工业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一切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都是想通过捷径达到目标却掉进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赶超、技术赶超、福利赶超陷阱;今后世界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基本上还是低端的东西,低端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编者按:在沈阳召开的《2010中国·沈阳:持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数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就企业体制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讨,发言颇有新意,特予转发。

祁玉民(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从华晨模式看中国经济持续创新与发展

媒体上和理论界对于华晨模式有一些探讨,对此我是诚惶诚恐,因为在中国汽车产业现在的格局和板块中,华晨所占比重并不大,然而华晨确确实实有一个模式。从企业发展来看,如果剥去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哪怕很小的企业也有可能会创造出理论来。所以如果华晨的探索能对中国汽车产业有一些借鉴,我觉得也是件有益的事。

目前,中国汽车界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是“品牌”问题。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售已经达840万辆,持续稳坐世界第一把交椅,而且没有任何国家15年内的市场需求会超过中国。但是,中国在全世界没有一个自己的知名“品牌”,我们的销售统计的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品牌”,这是“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的统计。世界发达国家在经营品牌,而中国在经营产品,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中国品牌的价格被打压,而跨国公司的品牌在溢价,中国的汽车产业怎样从产品经营上升到品牌经营,这是最大的课题。经营好了品牌,解决了品质问题,攻破了核心技术,价值才会得到体现,而目前国内所有自主品牌都在苦苦经营产品,却没有策略去经营品牌。德国就那么三五个品牌,而中国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却有几十个,甚至一个企业都有好几个品牌。

第二是“研发”问题。如何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现在的汽车业表面上很繁荣,实际却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如整车设计、汽车电子、先进的自动变速箱、先进的发动机、先进的底盘技术等。我们缺乏世界级的人才,创造性上还有很大的缺陷。意大利都灵是世界的设计中心,所以华晨和意大利合作,意大利的造型、概念设计和华晨的工程设计结合,以此缩小与世界的差距。

第三是“资金”问题。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怎么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又是一大课题。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解决品牌的研发创新和资本创新,让品牌、研发和资本互动起来,促使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华晨过去是沈阳的一个老国企,改制以后上市,发展资金都是通过资本市场募集的。华晨现在有三个上市公司,每年从资本市场会筹集到一些发展资金,这样企业就有了活力,有了发展前途,它已经不完全属于国企了。如今华晨一心只做中华车,一心一意发展“中华”和“金杯”这两个品牌。对于国家的“四大四小”,我认为谁强谁技术领先就扶持谁才是正确的,这应是我国布局调整的出发点。简单的用数量来重组企业,不如扶强来实现并购重组。在国家扶持的过程中,一定要扶持最具活力的非国有企业。

华晨在“十二五”规划中持续发展要破几个题。

首先是体制和机制的突破。华晨现在究竟是新国企还是非国企?这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华晨集团控股公司是百分之百国有的,但是底下几个板块的国有资产仅占40%,也就是“上面红帽子,底下花裤子”。由于国有与非国有的运作过程不同,所以在“十二五”国家到底是支持国有企业,还是支持非国有企业,抑或同时支持,是进一步放开还是维持现状,这是一个困惑。

其次是并购重组。关于并购重组,国家说在“十一五”拉开序幕,在“十二五”要大力推广,怎么去并购重组?并购重组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认为,并购重组不是解决培养几个大企业的问题,而是要对这个产业的布局进行颠覆性的调整。中国各行各业都存在一个布局调整问题,调整不好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将资源配置与区域协同发展、和谐发展是个课题。要和国际企业竞争,有全国东西南北中五个汽车厂足矣,而且谁家品牌强,谁家技术能力强,谁家能率先做强,就应该扶持谁。现在国家重组的指导思想需要调整,我觉得做强比做大重要得多。

第三,掌握核心技术需要创新。汽车产业百年搞品牌,十年搞创新,今天的创新是为了十年后的产业发展。创新要有动力,目前创新最有积极性的还是非国有企业。民营的创新动力分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现创现用,拿来主义,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很快产业化。民营企业花自己的钱,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第二种是资本积累。先积累,再抓创新。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