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举行了一场名为“蛋白保存技术”的专题讲座,主讲人并非外来专家,而是该所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这是省科学院开展“讲读论文”活动的一幕,自今年5月活动开展以来,全院8个研究所已讲读论文96次,参与的科研人员达1100多人次。“作为科研单位,省科学院237名在职党员中,高级研究人员就有165名。以前由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大家对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了解不够及时。要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就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新民告诉笔者,该院将“讲读学术论文,扩展科研视野”主题活动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以党员学习带动群众学习,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让广大科研人员在科学思想、科研方法、研究课题等方面相互借鉴、启迪创新、共同提高。
省科学院投资20多万元建立数字图书馆,接通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126个专题文献数据库,收录了约3300多种综合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并与省科技情报研究院联网,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针对实际,该院要求每个科研人员每周至少研读1—2篇本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规定英文学术论文要占一定比例。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重点解读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取学习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吸引力。各研究所以所、研究室或专业团队为单位,每周利用半天时间(不少于2小时),轮流主讲,交流学习心得,保证中青年科研人员每月有一次登台讲读机会。
讲读活动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全院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今年上半年,全院共发表论文46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EI收录4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研发新技术及新产品2项;软件著作权5项。“今年以来,我们成功承担了国家‘973’计划科研专项,并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部门多个科研项目,国家项目经费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省科学院科研处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