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哲学学习热潮

延安时期的哲学学习热潮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决策后,中国共产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在毛泽东的倡导和带动下,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学习哲学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党的理论建设。其经验,在今天仍颇有借鉴意义。

 

  毛泽东勤奋钻研哲学问题

 

  毛泽东把哲学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进行中国革命的重要工具,并感觉自己对此掌握得不够,因此在长征到陕北后大力“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经济学、马列主义,而以哲学为主”。他对哲学的研究,达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亲历其境的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著作《西行漫记》中描写道:“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历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们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时间专门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几乎是什么都不管了。”1938年春,潘梓年出版了一本哲学著作《逻辑与逻辑学》,毛泽东对之感觉“颇为新鲜”,于是只用3天时间,就读完了该书。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精读了《资本论》、《反杜林论》、《谈谈辩证法问题》、《从猿到人》、《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了苏联哲学家西洛可夫、爱森堡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等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阅读了当时在延安能够找到的其他中外哲学著作,如塔乐海玛的《现代世界观》、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和《哲学选辑》、李达的《社会学大纲》等,并对所阅读的哲学著作写下了大量的批注。

 

  与此同时,他花费很大的精力研究哲学问题。据郭化若、莫文骅回忆,1938年9月间,毛泽东约集他俩和许光达、陈伯钧、萧劲光、萧克、何思敬、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十余人,召开哲学座谈会,“采取的方式是每周讨论一次,晚上七八点钟开始,持续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每次讨论都是由哲学家艾思奇、和培元等先讲,然后讨论。毛泽东同志除了插话,都是在最后讲自己的看法。议论的中心围绕军事辩证法问题较多。实际上是对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且非常认真地探讨有关问题,如对艾思奇《哲学与生活》中的“差别不是矛盾”的说法提出异议,致信说:“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对于陈伯达撰写的《墨子哲学思想》,毛泽东写信告诉他说:“有几点个别的意见,写在另纸,用供参考”,并两次详列了他的七点意见和三点补充意见,致信张闻天“请转伯达同志考虑……是否有当,请兄及陈同志斟酌。”

本文关键词: 李佐军 十二五 经济形势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刘丁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