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日理万机,而毛泽东如此痴迷哲学问题的研究,这在中外历史上是罕见的,足以说明毛泽东对学习哲学深远意义的理解和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重视
延安形成学习哲学的高潮
经过毛泽东的倡导和各种宣讲,在延安形成了研究学习哲学的浓厚气氛。
一是,成立了一些研究哲学的团体。颇负盛名的是延安新哲学会,从1938年夏天成立,一直持续到延安整风运动后期,它集合了当时延安的哲学家和主要学者,举办各种哲学报告会、座谈会和哲学年会,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动,影响广泛而深远。再如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毛泽东任会长,陈云任副会长,参加者有党政军主要负责干部四五十人,它也坚持到 1942年,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1940年,先后成立了“自然辩证法讨论会”(又叫“《反杜林论》读书会”)和“自然科学研究会”(到 1941年底,该研究会会员达330人)。
二是,出版了许多马列主义的哲学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书信》、《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础》、《反杜林论》、《斯大林的早年哲学思想》等。编纂了一批哲学教科书,如艾思奇的《哲学讲座》,柯柏年、王石巍的《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周扬的《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博古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基本问题》,吴黎平和艾思奇的《唯物史观》,艾思奇的《哲学选辑》以及《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以解放社名义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等。
三是,组织了许多学习小组。如毛泽东组织的哲学小组,参加者有艾思奇、陈伯达、吴黎平、杨超、和培元、何思敬、肖劲光、莫文骅、张仲实、叶子龙等。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总是毛泽东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准备,然后一起讨论。杨超回忆说:“当时毛主席在小组中征求对他著作的意见,讨论时毫无拘束,就在他家中开会……我们在讨论中,有一段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阶段的论述,在会议中大家都畅开思想,发言踊跃。对主要矛盾阶段问题讨论中有人讲:‘主席,如果说有主要矛盾阶段,那么非主要矛盾阶段和次要矛盾阶段如何解释。’以后,主席就把这种思想概括在《矛盾论》中矛盾运动的形式、过程、阶段的概念中,充实了矛盾运动过程论的思想”。张闻天在中央宣传部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后来中央文委、中央办公厅等机关的人员也都来参加,学习小组扩大成为一百多人的学习集体。“这个小组是依照艾思奇同志的提纲进行学习的。提纲是分章分节写的。艾思奇同志每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写一节。写完一节,就油印出来,发给全组的同志。”中央组织部也成了一个学习小组,陈云与李富春任正副组长。他们每天上午九点以前为自学,每周集体讨论一次。学习小组重点学习哲学,将《唯物史观》作为教材。
四是,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哲学演讲。当时在延安的学者和培元、艾思奇、吴亮平、柯柏年、王学文、王思华等都有大量的哲学演讲,他们有的讲军事辩证法,有的讲实际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有的介绍中外哲学史方面的知识,有的介绍哲学方法。举一个时期演讲的题目为例:艾思奇演讲《孙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陈唯实演讲《斯大林对唯物辩证法的新发展》,周扬演讲《契尔那夫斯基的美学》,范文澜演讲《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何思敬演讲《黑格尔的逻辑学》,郭化若演讲《军事辩证法》,和培元演讲《形式逻辑和辩证法》,陈伯达演讲《中国近代哲学思潮》。其后,这些演讲大都发表在延安当时出版的《解放》周刊、《中国文化》月刊、《八路军军政杂志》和《解放日报》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