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刘伟:“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外部环境、体制改革、工业化、信息化及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将会表现出诸多不同的新特征、新趋势。报告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增长矛盾、宏观经济政策须做的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围绕当前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主要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十二五”规划是在中国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提出来,也就是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什么水平,它面临主要基本任务究竟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面临的主要经济增长矛盾,有哪些是威胁我们经济目标实现的。第三个问题,针对这些矛盾,我们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会做哪些调整,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人们有怎么样的认识。第四个问题,实现我们“十二五”目标和更长远发展目标,需要我们发展方式究竟在什么方面有所变化,发展方式转变要解决关键问题在什么地方。

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争论特别大,其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按照GDP统计,我们去年完成GDP总量不到34万亿人民币,按照最近三年平均汇率,折成美元大概不到5万亿美元,这个水平在去年年底排在世界第三位,我们前面的是美国和日本。我们不到5万亿美元的总量在世界GDP总盘子里面占7%,和美国比有多大距离呢?美国去年完成14万亿美元,占世界GDP将近25%。美国最鼎盛的时候是2001年,当时它占全球GDP的32%。但也是从2001年之后,美国每年的比重都稍微有所下降,下降份额基本被新兴经济体取代了。我们去年GDP的总量相当于美国的27.7%。

在6月份我们总量上赶上日本,一是因为人民币升值,折算成美元的时候自然就提升了,二是中日经济增长率差距比较大,去年日本经济增长是负增长,我们是增长9%以上,这样的话,相差差不多10个点。

衡量发展水平更重要指标是人均GDP,我们国家人均GDP去年是3620美元。在世界上是什么样一个水平呢?去年全球60多亿人,人均GDP是8700美元,我们人均水平现在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世界银行公布了世界213个国家和地区的材料,我们去年排在世界的124位。在发展中国家中又分出三档,低收入的穷国、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就是新型工业化国家,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中等收入国家又分三等,下中等、中等、上中等,上中等基本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全面小康。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初步小康。去年世界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平均人均GDP是3460多美元,按照这个水平我们的人均水平和世界比,处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样一个水平。

对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判断,目前还是有争论的,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个判断低估了发展水平,认为我们比这个水平高出不少。国际社会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有两个理由,一个原因是统计口径不一致,特别是对于服务业的统计,中国当前很多服务业在法律上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国外它是承认的。另外,像军队、警察这些不通过市场买卖的服务,在国外是纳入统计的,虽然我们也统计,但是我们是按照财政部预算统计。西方人认为公共财政是法制化、民主化、程序化的,因此,它的数字是准确的,但是中国的公共财政是个黑箱,各种经费很可能被低估了。还有一部分是家庭服务,它也不是通过服务市场买卖的,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提供服务帮忙是不计价的,所以没有统计。把这些都汇总起来考虑,西方人认为中国GDP统计大概是少了20%左右,缩小五分之一。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国GDP比正常统计口径多出来20%,这多出来20%里面就有93%多在服务业,所以2004年等于是我们自己搞经济普查把西方人之前的估计实际上给验证了。

另一个原因是汇率。外汇价格有两种决定方式,一种是市场定价,另一种是政府管制。中国的汇率政策采取的是政府管制,它和市场定价是不一致的,要么高估,要么低估。现在西方人认为我们管制汇率,低估了人民币。经济学上有一个普遍的做法是货币购买力评价,比如说,我选一千种商品,在中国大陆买是多少人民币,同样的商品我到美国市场去买,它又是多少价格,然后把这两个货币量一除,除出来一个比价,这个比价就是两个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各自市场上买完全相同的东西,它的市场购买力的对比关系。用货币购买力评价来替代汇率折算的方法很流行,但是这个方法背后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即它的结果具有严重不确定性。关键要看选哪一千种商品,如果选的商品里面多数是人工成本高,劳动密度程度大的,人民币在中国市场购买力相对强,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大国,人工便宜。如果选择资本密度高、技术密集度高的商品和服务,美元在美国市场购买力相对就高,因为他是发达国家,资本大国,技术大国,资本品和技术品相对便宜,不同的选择,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认为世界银行还是比较公平的,它测算人民币跟美金的货币购买力对价结果显示是1.9:1,即1块9毛钱人民币大概相当于1美元的购买力。刚才讲的是按照1:6.8折算,如果按照1.9:1折算的话,我们GDP规模差不多放大四倍,放大四倍之后,总量基本上达到了美国80%以上,人均水平达到一万五千美金。在国际社会上人均超过一万二千美金水平就是发达国家,到了一万五千美金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往下降了,所以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按照发达国家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如果那样的话,等于我们进入国际社会成本就增大了。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人认为我们低估发展水平。

还有一些不受汇率影响的经济结构因素,表明中国确实是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结构指标:

第一,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现在大概是43%左右。世界银行有一个统计,当代世界最穷的国家赤贫的社会,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平均是72%,解决温饱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平均54%,初步小康的国家,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平均40%,全面小康社会,农业劳动力比重平均25%,然后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平均9%。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大概在5%到6%之间。最主要发达国家像美国、英国、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在2%以下。经济越发达,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越低。中国现在是43%左右,这个结构看,我们属于是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

第二,恩格尔系数。大家都知道衡量生活水平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恩格尔系数。恩格尔是19世纪德国中后期德国煤矿工程师,他发现一个统计规律,生活水平越高,人们用于食品支出比重在人们消费支出占的比重越低。联合国根据恩格尔定律,做一个恩格尔参数就是恩格尔标准系数,按照恩格尔系数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居民吃的支出在60%以上叫赤贫,50%以上就是勉强度日,40%以上叫初步小康,30%以上是全面小康,20%到30%之间叫富裕,20%以上叫极其富裕。进入新世纪,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进入极富状态,恩格尔系数都在20%以下,中等发展国家像西班牙、葡萄牙这一类国家,基本是在20%到30%,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分布在宽裕、小康、温饱和赤贫,像南部非洲仍然是赤贫状态。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恩格尔系数是61%,当时农村是63%,城市是59%左右。那个时候中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真正对外宣布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是1984年,1984年粮食总产量到了6千亿斤,人均拥有量达到了5百斤。其实,中国真正解决温饱是以取消粮票为标志的。我们现在的恩格尔系数是40%。农村大概是44%,城市37%。40%到50%就是一个初步小康的水平。

无论是农业比重情况,还是生活水平结构,都说明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水平。“十二五”就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大体上达到这样一个阶段提出来的新目标。在这个阶段我们的任务一是完成工业化,二是完成城市化。

现在中国工业化率大概到了什么水平?工业化中后期,这说明没有完成工业化,但是到了工业化最后冲刺阶段。工业化率有流行的计算公式,按照当代国际标准,如果工业化达到了100%,这就是完成了工业化。越大于100%说明后工业化走得越远,越小于100%,说明离现代工业化距离越大。现在京津沪三个城市没有多少农村,按照当代国际标准基本上完成了,然后东部沿海的工业化值在70%以上,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中部和西部一些比较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工业化率在0.5到0.7之间,就是50%以上。西部落后地区工业化完成情况大体上在50%以下,最穷最落后一个省是贵州,贵州工业化现在不到30%。所以,我们现在工业化率大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十二五”规划是中国最后完成工业化冲刺的最关键时刻。

工业化的生长空间一定是城市化。在城市化经济发展史上,城市化率达到了30%到70%是这个国家城市化进入加速的时候。30%以下力量太小,城市吸纳能力太弱。70%空间不大了,速度也会慢下来。去年我们公布的数据是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6.6%。这个数字反映了很多问题:第一,低于世界水平。2009年人类社会文明史出现一件大事情,就是世界总的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乡村人口,今后世界上的人主要是生活在城市,所以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我们中国46.6%显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第二,城市化率中含有“水分”。因为城市化率指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以赚取收入为目的人口算城市人口。我们有1.4亿进城农民工,我们统计的时候把他们作为城市化的人口。中国城乡差异不仅是发展水平差距,更要紧的是体制上是二元的,同工不同酬,社会保障,福利水平,受教育机会等等完全不同。水分去掉后,大概中国真实城市化率现在是35%左右,所以,中国现在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十二五”规划是中国第一次在真正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所做的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期间实现城市化的速度恐怕是空前的,城市化速度空前和工业化加速是相联系的,工业化加速一定要求城市化加速。

那么,到中等收入阶段经济遇到最大变化或者是困难是什么?世界银行2006年发布一篇报告,第一次系统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到这个阶段以后,有几个因素开始明朗化,不利于发展,可能使这个国家经济长期停滞,然后矛盾积累,出现了大问题。这些因素包括:一是环境,现在环境污染可能很严重了,严重到了一个国家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中国碳排放量每年新增量世界第一,全球新增碳排量我们一个国家占了50%以上,碳排量总量存量里面美国占比重最大,新增量里面中国最大。实际上环境问题就看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不接受约束的话,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因此,现在全球都在盯着中国,我们要治理污染的话,成本就大了,竞争优势就有了问题。

二是资源约束。各种资源越来越稀缺,稀缺不是说没有了,而是原材料、有色金属、钢铁都涨价了,比如说,中国一年进口铁矿砂相当于全世界贸易量60%,再比如中国每年原油消耗增长速度8%,现在原油进口依赖度超过50%,将近60%了。我们一年消费不到4亿吨标准油,自产只有1.5亿,所以每年以8%速度递增,必然越来越依赖进口。国际原油价格在1973年中东战争的时候,涨到三块多,整个西方出了大问题。2003年之前,每桶是十几块钱,2003年第一次快速上涨,大家都在预测能不能翻一番,结果30美元大关几天就攻破了,然后大家又在预测能不能再翻,结果又是几天就过去了。所以,价格上涨实际上就是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往往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到这个阶段,就会遇到资源约束。

三是人工成本。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中等收入发展国家,人们有理由把文明进步带来的好处要求它直接的更多的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上,所以往往在这个时候,加薪问题,提高福利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问题都被提出来。人工成本就要涨,竞争优势再进一步下降。

总之,到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时候,这些因素出现可能使一个国家竞争力迅速下降,成本迅速上升,这个时候如果缺少创新力,可能导致这个国家长期停滞在那个地方,意味着社会矛盾不能通过发展来解决,最后出现严重经济危机,或者由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整个社会就出了问题。像马来西亚、泰国,还有南美的国家,都陷入过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正好到这个时候,引起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可能因素都存在。现在到中等收入阶段能不能再保持持续增长,关键就看“十二五”规划这五年,如果持续高速稳定且均衡增长,就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并可能迎来未来10到2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