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刘树成: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十七届五中全会给出这样一个判断,综合国际国内形势,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五年的工作,乃至于到2020年整个战略机遇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的历史定位

“十二五”规划建议开宗明义,它把“十二五”时期的历史定位首先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2011年到2015年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那么,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十二五”规划时期正好是新世纪的第三个五年,那么新世纪的头20年的奋斗目标一共要分成四个五年来贯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部署有一个提出形成的过程,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最早是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来的,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时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就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回答了大平正芳的提问,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1979年12月正好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两大功绩:一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由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所以,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邓小平同志开始构筑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未来的奋斗目标在他头脑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远景规划,特别是会晤时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之后,向日本学习他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此规划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平同志告诉大平正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确定的,我们要实现的这个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日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了1982年9月召开党的十二大的时候,就把本世纪的奋斗目标表述为翻两番,提出从1981到20世纪末这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当时还没有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概念,采用的还是原来的统计概念叫工农业年总产值。实现翻两番的目标,我国的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的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这一表述被写到了党的十二大报告中,也就成为我们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

到了1984年,小平同志又反复重申这个小康目标,进一步把它清晰化。1985年5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时任巴西总统的菲格雷多时,强调现在中国还很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300美元,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人均达到800美元。这样就把当时一千美元又给它减了200美元,就是800美元。小平同志说800美元对经济发达国家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中国来说这是雄心壮志。

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的时候再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这是197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来访问的时候我同他首次谈到的。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1985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重点讨论了“七一五”计划的建议,提出1990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或者更多一些,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消费将由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过渡。

到了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首次概括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世纪80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了1997年召开党的十五大的时候,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我们已经实现了,因此,大会着重对第三步战略进行细分,将它细分为新的三步,强调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第二个十年,即建党一百年的时候,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再过30年,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到了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时候,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十六大提出综观全局21世纪的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汇集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经济方面的目标来说,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有生态建设各方面的全面目标,其中在经济方面提出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要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我们已经走过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十七届五中全会为第二个十年的头五年做了规划,为2011年到2015年这一阶段做了定位,即“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变化上看我国当前的历史定位,196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70美元,在世界银行的分组中处于低收入组,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按照世界银行的三年移动平均汇率的统计是人均190美元,再进一步到1998年,我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上升到790美元,首次进入了中低收入组。1999年突破了800美元,2001年突破了1000美元,实现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从300美元起步到800美元的雄心壮志。到了2009年是3590美元,那么算在世界上排位是124位。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十二五”时期中段,我们的国民人均总收入达到4500美元左右,就可以开始进入中高收入组。

从70美元到3600美元的快速增长是我国自身的纵向比较。从横向上看,韩国在1962年起步的时候是人均110美元,到了1978年突破了1000美元。随后到了1987年韩国突破了3000美元,三年以后到1990年又突破了5000美元。在这一阶段上韩国完成的很快,从3000到5000只用了三年。到了1993年,实现了人均8000美元,到2007年,实现了人均两万美元。韩国的快速发展在亚洲四小龙里面十分具有代表性,它迅速地跨越低收入陷阱,由低收入组进入中低收入组。所谓低收入陷阱是由于低收入国家资源少、资金少、技术水平和力量水平低,造成经济发展停滞。在过渡到中低收入组之后,也存在着中低收入陷阱,即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后,收入差距会被拉开,各种社会矛盾有可能不断地激化。再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就会遇到社会分化更加明显,处理不当,社会矛盾甚至政治矛盾将更加尖锐,即所谓中高收入陷阱。

再来看一看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1962年起步的时候,巴西的人均收入是230美元,1976年就突破了1000美元,但是它向3000美元前进的时候却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1994年它才突破3000美元,到了1997年突破了5000美元,随后,巴西又进入了一个停滞期,到2009年才突破了8000美元。从巴西实现人均国民收入8000美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西先后陷入了两个陷阱,一是1981年到1988年经历的中低收入陷阱,陷入了八年的徘徊。前两年去考察,巴西给人最糟糕的印象是巴西的贫民窟,一片一片的连接在一起,外人无法进入,因为那里都是黑社会活动的区域。在实际观察后,会亲身感受到巴西总的收入水平要比我们高,但是两极分化的程度比我们更厉害。二是1998年到2006年期间,巴西又陷入了9年的徘徊期,两极分化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最近巴西总统卢拉宣布开放贫民窟,表示巴西有国力来整顿贫民窟。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