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深刻领会两会精神,加快发展方式转变(3)

介于“三高”的严峻形势,必须要调整发展方式,具体要实现以下五点转变:

一、坚持把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产业结构上,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中文化产业大有文章可做,我们的文化产品非常稀缺,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以来,我们过度依赖政府对文化领域的管理,造成的结果就是只有掌声,没有市场,我们要加快步伐,努力探索怎么依靠市场化运作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挥方式的重要支撑。现在很多地方不发展工业了,这是矫枉过正的做法,工业还是要发展,但重点是在与如何提升工业。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就是认识到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经济结构还是要靠技术进步来提升工业水平。

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工业要有目的,其目的就在于改善民生,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企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在区域层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国家社会层次,通过强化资源节约意识,改变消费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保护生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一切污染都是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造成的。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资源消耗和不排放废弃物。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其次,要对消耗资源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后,对在目前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

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教会了我们怎么实现进一步开放,开放是促进中国改革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围绕着主题和主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若干个推进未来五年科学发展和方式转变的举措:

第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消费在整个再生产的过程里面不是一个单纯的环节,它起到的是发动机的作用,它为上一个环节提供市场,提供循环的条件,同时为下一个市场环节提供资源,提供动力。中国的内需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老白姓就是不敢花钱,为什么?一是收入低,二是没有保障,因此,在提供政策的时候,首先,要提高人们的收入,解决目前在国民收入中两个比重下降的问题。其次,要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百姓的后顾之忧无非是养老难和看病难,过去是一家五、六个人养活一对老人,将来一对夫妇就要养四个老人,举家养老的模式怎么向社会养老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医疗保障不一定要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大病要统筹解决。

第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们过去五年的第一个战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少地方走形式,贪大求洋,非得要把农民多年喜闻乐见愿意生存的传统的民居方式改造成楼房。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转变农民在市场选择和谈判中的劣势地位,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引导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搞好市场信息收集、传递、产品质量等标准化的确立、有形市场建设、中介组织发展,促进物流通畅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通过调整而获得增收的结果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最根本的是要研究现代产业的发展规律,其中一条重要规律就是微笑曲线,它代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不同生产环节的利益分配,也就是说越是靠近上游的,获得的利益就越多。围绕微笑曲线,“十二五”提出了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几大战略:一是改造传统制造业,用信息化武装传统制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我们必须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现在美国就在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在内的新兴产业,我们更应该当仁不让,在伯仲未分的时候,全力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现在服务业占比是43%,在2015年要达到47%,应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加快建立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通过三网合一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等等。

第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就是既要坚持现在已有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鼓励东部加快发展,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还要加大东部对西部的帮扶。在平衡区域发展中,不能简单地使用政策手段,还要用体制来解决,比如建立区域之间的碳排放交易体制。在推进城市化方面,现在我们是有城无市,有城市没有城市化,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城市外部垃圾围城。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将城市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第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中国人多资源少,同环境的矛盾比哪个国家都突出。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将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头等大事。

第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温总理认为“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教育投入不足,没有完成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和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没完成,这说明过去这么多年该花钱的地方我们没花钱,不该花钱的地方我们花太多,不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句空话,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依靠技术进步。

第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软实力。美国好莱坞一年的产值就占美国GDP的13%,达到1万亿美元,中美文化产业差距巨大。如今我们的文艺创作在倒退,不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创作水平,过去的作家很有激情,很有生活,现在的作家脱离了现实,只是纯粹的因为编剧而编剧。

第八,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十二五”规划中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到2020年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还有十年的发展时间,但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最为艰难的部分集中在“十二五”的五年时间里,比如分配制度的改革能不能取得突破、所有制改革能不能真正做到公司平等、政府改革能不能阳光透明等等。

第九,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国际经济竞争当中,我们确实吃了亏,遇到了很多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开放。外国人很羡慕中国,认为中国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开放政策,这是中国得以成功的关键。

总而言之,“十二五”规划纲要是一个很宏伟的蓝图,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很科学很明确的方向,但关键是怎么落实好,不能“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习近平同志在党校讲课,讲得非常好,他的题目就叫《关键在于落实》,他还曾在党校举了一个例子,在山西省有一个县,建国时森林覆盖率只有0.3%,现在提高到53%,为什么能够提高这么多,关键就在于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历经18任县委书记,都致力于沙漠绿化,矢志不移抓落实,植树造林,楞把一个沙漠县变成了一个绿洲,这说明锁定目标,关键就是落实。当然,强调不折不扣地落实并不是不创造,而是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积极谋划出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思路,这是落实贯彻“十二五”规划最好的方式。

(韩保江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晓楠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