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学用相长”生动实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

内蒙古:“学用相长”生动实践学习型党组织建设(2)

  中心组成员带着问题,沉下去搞调研,边考察、边学习,边就地展开座谈、交流心得,真正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80余篇,并拟定相关配套文件、提出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转化方案,形成30余项工作机制,并迅速出炉一系列良策——“打造树多绿浓、粗犷大气、四季有景、品味高雅的北方城市特有绿化风格”园林绿化工作思路;“投入500万元原始资金,成立内蒙古首家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乌兰浩特市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让2823位急需资助的大病患者再次拥有生活希望”的大病救助机制,以及失地农民养老统筹,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等等均是市委政府助力城市发展、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决策作为。老百姓们纷纷表示:“有了政府的救助,这爬不过去的冰山,走不过去的沟坎,都不算啥了,心和政府贴的更紧了”。干部群众们都说,“这是了解社情民意的好方法,也是联系群众培养干部的好渠道。”

  

  创新载体,突出广泛性,让学习“活”起来。“干部到家来给咱开大讲堂,结合着咱农村的实事唠,啥不明白还可以当场提问,这种形式咱农民欢迎!”“听完这讲堂的课啊,中央一号文件的20大亮点,现在我这农民也能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说道说道了!”这是乌兰浩特市组织的理论大讲堂正在和太本站办事处的农民们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现场互动交流。

  

  去年以来,乌市委积极探索新方法、建立新载体、打造新平台,开办起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市(农牧)民讲堂,为基层群众搭建学习平台。一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讲堂活动计划,活动制度、档案资料归档制度。二是扩大宣讲人员队伍。通过统一选聘、分级组建,宣传队伍中既有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等专业宣讲队伍,还有由关工委、妇联、总工会、团市委、科协等机关干部,以及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组成的“业余”团队,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不同受众群体宣讲需求的讲师队伍,构建起市、乡、村“三级宣讲网络”体系,使宣讲队伍既有理论政策明白人、社会交往诚信人、中华美德传承人,又有设施农业带头人、产业协会负责人、种养加工致富人、民营经济开拓人、返乡创业成功人、外出务工模范人、移风易俗领头人等多项人才。三是精心设置讲坛内容。拟定了理论政策、我们的节日、身边的好人、书香红城、未成年人教育、和谐社区、百姓心声、科技农家八个方面的宣讲主题。同时创建出“小卡片宣教法、小段子宣教法、小短信宣教法、小板凳宣教法”以及“领导干部论坛”、“廉政讲堂”、“关爱报告团讲堂”、“小巷讲堂”、等生动鲜活的宣讲形式。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