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消极腐败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反对腐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反对腐败的完整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反对腐败经验,取得了反对腐败的重大成效。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党内消极腐败的危险,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消极腐败的危险,已经成为影响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苏联共产党垮台时民众之所以漠然视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腐败导致苏共严重丧失了人心。
早在1968年11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呈送苏共中央关于青年学生的情绪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就折射出苏联青年乃至社会大众对苏共的态度。这份报告在“大学生与党”部分中认为,“多数学生群中在许多方面把自己和党对立起来”,同苏共有“抵触的情绪”。
报告描绘了党在当时大学生中的诸多形象:“党对他们已不是最光明、最先进东西的化身”,“真正有原则的共产党员很少遇到”,“学生之间谈话中毫不客气地把党证叫做‘红色的浮子’”,“赫赫有名的‘列宁主义中央委员会’这几个词只能引起讥笑或者愤怒”,“共产党员既可能是个醉汉,又可能是个淫棍,也可能是个毫无原则的人”,“现阶段的党是升官发财方便的跳板,但绝不是按照思想观点而联合起来的最优秀分子的组织”
1945年7月,毛泽东与国民参政员黄炎培交谈时,问他的感想怎样?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更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