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最后十年(4)

核心提示:以前我们对清政府的新政多是简单否定,认为清政府新政所为,无非是在拉拢立宪派对抗革命党,搞假立宪。任何政权都不会坐以待毙,它在危机的情况下一定要谋求应对,这是一种政治本能。就这点讲,政治上的自救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危机时自救所采取的行动是冥顽不化的负隅顽抗,还是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的应对。

第二,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初衷。

严峻的统治形势下,清王朝是怎么应对的呢?清政府高举起“新政”的旗帜,变法图存。

1901年初,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布了史称 “新政上谕”的诏书。上谕的意思是讲:治理国家有根本不变的东西,那就是纲常名教不要变,但是治理国家具体的法令是可以改变的,就像琴瑟的弦断了可以改,可以换。长期以来正是因为我们不懂这一点,因循守旧,促成国家的大祸。同时,上谕号召大家,对国家各个方面怎样改革都要大胆的发表意见。这就是著名的新政上谕。上谕发布后,各处反应强烈,其中尤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二人联衔会奏三疏最为完备。慈禧阅罢,认为“事多可行,即当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同年四月,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命奕劻、李鸿章等六人为督理大臣。至此,清末“新政”正式上演了。

以前我们对清政府的新政多是做简单的否定,认为清政府新政所为,无非是在拉拢立宪派对抗革命党,搞假立宪。任何政权都不会坐以待毙,它在危机的情况下一定要谋求应对,这是一种政治本能。就这点而讲,政治上的自救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危机时自救所采取的行动是冥顽不化的负隅顽抗,还是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的应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初衷,那就是痛定思痛,变法求存,这也是当时清政府的唯一出路。慈禧太后在自己的谕旨里面也提到为什么要施行新政,她说是“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即:为国家、为百姓考虑,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了。这说明在关乎存亡的情况下,清政府的理性选择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又看到,事实上自“洋务运动”以来,清政府的变法图存就已经开始了。戊戌政变发生的初衷不能简单的说是慈禧太后针对变法本身所展开的,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变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于:她认为当时的维新派和光绪帝合作是要对付她,她不能容忍维新派和光绪帝合作下的变法。但当国家处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危难之际,慈禧太后不能不考虑全局。同时,当时清廷的内部和社会民间要求变法的人已经很多了。主客观条件下诸多因素的组合,促使清政府最后把新政提上了议事日程。清政府打出这个新政的旗号立即触动了各派政治力量的神经,而且迅速形成了社会热点,很快产生了有利于清政府的积极的社会效果,这就使得清王朝摆脱了庚子事变以后完全遭人唾骂的境地,清政府的政治局面重新得以控制。

责任编辑:陈航舟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