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保路风云(2)
【修路】
川人自筹银改变出川难
光绪皇帝在奏折上批道:“铁路允准商办,庶政公诸舆论!”
1903年,锡良到四川担任总督,他刚刚到达宜昌,就不得不改走陆路,一路艰辛后抵达成都,深刻地体会到了“蜀道之难”。锡良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向光绪皇帝呈上奏折,希望川人自筹资金修建一条铁路,以改变出川难的现状。
很多知识分子认为,铁路一定要商办,一旦让外资进入,那就意味着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侵害。研究巴蜀文化的首席专家谭继和向记者介绍:“当时流行一句话‘路亡,国亡!’足以见得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锡良呈给光绪皇帝的奏折很快得到回复:“铁路允准商办,庶政公诸舆论!”
就在这时候,湖北总督张之洞向英德法借钱,准备修筑宜昌至广水段(湖北境内)的铁路。英德法三国列强的“胃口”却很大,他们不但想要取得宜昌至四川万县的铁路修筑权,甚至还想把铁路修到成都。如此一来,从铁路设计到工程修建,再到日后的经营权全部归帝国列强,消息传回四川,引起了四川人民的坚决抵制,很多老百姓举着印有光绪皇帝圣旨的标语到四川总督府请愿。
【路权】
向列强妥协清政府出让路权
上千位股民代表到岳府街召开股东大会,四合院里被挤得水泄不通。
在英、法、美、德四国列强银行的要挟下,清政府将川汉铁路的修筑权拱手相让,宣布“铁路国有”,清政府还规定两路的修建将聘用外国总工程师,四国银团将享有修筑权及延长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更让四川人民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川汉铁路股份公司管理混乱,内部贪污腐败严重,铁路公司的保款员,把股民凑集的钱拿到钱庄里投资,竟然亏空了140万两银元。
1911年农历5月18日,“路权国有”的消息震撼成都的大街小巷。5月21日,上千位股民代表到川汉铁路公司所在的岳府街召开股东大会,四合院里被挤得水泄不通。
一份1911年的《西顾报》上有这样的介绍:“以索还用款为归宿,以反对国有为手段。”无疑,彼时的“保路”,仍属“和平请愿运动”的性质。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廷湘说,其实四川人就想把钱要回来,并没有跟清政府作对的思想。但是,清政府却不怎么把四川人民放在眼里,要求集资款中的300万两由四川财政自行解决。这一下,让四川人民感到了冷落。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聚焦城市现代化建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 “馆城融合”让博物馆融入城市生活
- 向“新”做“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动能足
- 重温民族记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美丽中国新图景
- “互惠发展”,勾勒中国外贸亮丽图景
- 贸易额增长超40倍,彰显上合组织经济合作强大韧性与活力
- 壮哉,九三胜利日大阅兵
-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
- 市民更有获得感,北京公园条例修订草案有规范
精选视频
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学习思想】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在新征程上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样本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是百年党史的光辉篇章
党领导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