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节,人们纷纷去扫墓,或以其他形式拜祭先人,缅怀故人,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一个文化传统,体现了对先辈的尊敬、对故人的深情。还有些学校,组织祭扫烈士陵墓,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赋予了清明节更深远的意义。这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清明祭扫,也有一些陈规陋习应该引起注意——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有的搞祭品攀比,消耗了大量物力财力,有一个城市光是烧纸就花去1900万元;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大搞封建迷信;有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甚至大动干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祭奠亡灵、缅怀先辈是严肃和郑重的活动。在崇尚文明、反对迷信的今天,我们应当改革清明祭祀的旧方式、旧习惯,提倡文明祭奠,赋予祭扫活动以新的时代特色。有不少人采取植树、献花、放一曲音乐、点一支蜡烛的方式,或者到网上扫墓,缅怀故去的亲人,这都不失为很好的方式,既能寄托哀思,又不奢侈浪费,还有时代特色,很值得提倡。
古人对清明节的解释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看来,我们要把祭扫活动做得“清洁而明净”,才合乎清明的本意。
《人民日报》 ( 2007-04-04 第01版 )
今日谈:摒弃陋习 文明祭扫
本文关键词:
今日谈
相关阅读
- 【今日谈】“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2022-03-25
- 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谈)2022-02-08
- [人民日报]不是咬住月饼不放2014-08-13
- [人民日报]实干永远最重要2014-07-15
- 做传递正能量的新闻人2013-04-17
- “最低消费”当禁!2013-04-16
- 公务员为什么能“混事”2013-04-15
- 旅游开发应“与民共赢”2013-04-15
- 人民日报今日谈:村里还是要有小喇叭2013-04-12
- 用信息公开消除“禽流恐慌”2013-04-10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数字“博物馆”,让数字化与文物“双向奔赴”
- 聚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北京样本”
- 【党员课堂】于昆:加强新时代青年党员政治能力建设的逻辑理路
- 前7个月!北京民企出口增速快于全国
- 在拼搏奋斗中勇立潮头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
- “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向着贸易强国阔步前行
- 提高价格行为“三度”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 撬动千亿市场,电影周边赋能产业新未来
精选视频
共产党员如何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
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党员课堂】加强党性修养 提高思想觉悟——为何重要 如何践行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与成效
新时代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