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文化方面的重要理论观点(2)
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8页
光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页
为了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大大加强企业的专业化,大大提高全体职工的技术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6页
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页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理想、道德、文化、纪律,集中到一点就是有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应该是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的现代化。人的文化素质高低,首先体现在理想信念上。共同的理想信念才是把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的精神动力。“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所以我说,人的因素重要……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191页
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8页
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0页
责任编辑:采编二部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北京24项新举措提振消费成色足
- 高效办成一件事 丝发必兴利民情
- 铭记抗战历史,激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 铭记抗战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
- 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 纪念百团大战,在铭记历史中笃定前行
- 机器人足球比赛,有何深意?
- 中小企业韧劲足,中国经济活力强
- 文化遗产保护应多些“主动防御”
- 如何打通青年就业“最后一公里”?
精选视频
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理论看点 |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加油打气
新时代重拳反腐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市场化趋向的改革
【党员课堂】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程看新时代重拳反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