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术创新(3)

加强技术创新(3)


  第四,加强全社会的大力协同,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配套体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样加强技术创新,怎样按照经济规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一个需要继续认真解决的大课题。必须看到,在过去的科技体制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科技与经济脱节,各地区各部门自成体系、分工过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的状况,这是一个严重弊端。这不仅造成了科研课题重复和资源浪费,而且致使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经过这些年来的改革,这种状况已有了很大改变,但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要进一步改革,彻底革除上述弊端。要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标,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等手段,打破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之间以及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搞大协作,形成合力。不能再搞“躲进小楼成一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躲进小楼成一统”,自成体系,各立门户、山头,互相分割封闭,造成科技资源配置的很大浪费。这是同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的,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相违背的,也是同科技创新自身的规律相违背的。这种做法,是我国历史上几千年小农经济、小生产的落后生产方式的残余影响在经济、科技领域中的折射和反映。从思想意识来讲,也是历史上小生产者的平均主义思想的残余表现。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认清它的落后性和危害性,必须来个彻底改革,推陈出新。现在,国际上出现了一种称作“虚拟制造”的方式。所谓“虚拟制造”,就是公司按市场需求运用计算机进行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经营管理,掌握产品的核心软件技术和行销管理,而产品的硬件则通过向社会上的有关企业提出技术、成本和生产进度要求,由它们加以制造,然后由虚拟制造公司加以合成,嵌入核心软件。这样的虚拟制造公司本身基本上没有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最近,我在沈阳参观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虚拟制造中心,他们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发挥社会上各种制造企业的技术优势,而且可以使产品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快速更新换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进步很快,各行各业都形成了新的生产和技术优势。新的科技成果出来后,要注意充分运用有关企业和行业已经形成的制造能力,或者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加强,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不要每一项科技成果的投产,都再从头铺新的摊子。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加速产业化的进程,而且 一旦需要生产新的产品时,也可以由现有企业通过改造迅速转产,不致造成资源浪费。技术创新和实现产业化,重点要解决两头。一头要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一头要加强系统集成、总装、检测和行销服务。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中间的加工制造,应该尽可能与现有的企业择优协作,不能再搞重复建设,再搞自成体系的“大而全”、“小而全”。也就是说,要搞哑铃型结构,而不要搞橄榄型结构。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进行探索,以形成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效益高、反应灵活、充满活力、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合理体系。


  第五,积极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首先要确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要优化科技力量的布局和科技资源的配置,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有机联系和分工合作,使技术创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积极鼓励和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改制成科技企业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要加强军民科研体系之间的联系、结合和合作,既要加强军用先进技术向民用转移,又要注重发挥民用科研在科技强军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和扶持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根据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经验,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重要条件。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投融资体制。认真贯彻落实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使广大科技人员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

本文关键词: 减税 大幕 增值税 改革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杨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